分享

【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3苏轼《浣溪沙》

 好奇的果果 2021-05-03

图片

图片

《浣溪沙

图片

图片

图片


【诗词原文】
《浣溪沙》
北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精华赏析】
       今天这一讲,我要带着你一起,开启一段“农家乐”的旅游,我们的目的地是徐州,导游呢,是苏轼。有这样高级别的导游,我们还犹豫什么?赶紧出发吧。一首《浣溪沙》直接把我们带进土得掉渣、真正原生态的农家乐。
       苏轼笔下的农家乐和我们当代意义上的农家乐相比,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地方主要就是田园风光了,虽然我们离苏轼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千年,但农村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说田里种的水稻或者小麦,果园里的当季水果,菜地里的四季蔬菜,养的鸡鸭牛猪,还有做副业的像养鱼养蚕或者卖一点儿当地土产等等。反正啊,农村生活的主体就是农民和土地,这一点是一直没有改变的。
       那么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苏轼笔下的“农家乐”:“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开始啊,苏轼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听觉的氛围:枣花“簌簌”飘落的声音。这可是城市里听不到的声音吧?城市里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早就淹没了自然界的声音。可是到了宁静的乡村,连枣花飘落的声音都清晰可闻。而且枣花的花朵是比较小的,颜色一般也比较淡雅,并不像牡丹芍药或者桃花海棠一样惹人注目,可正是这种并不起眼的小花,却在苏轼的笔下翻出了引人注目的新意。
       枣花飘落的簌簌声,缲车工作的吱呀声,一开始两句,苏轼就直接用听觉的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动态而热闹的乡村风光。一个村庄工作繁忙的状态,其实说明的是,老百姓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有保障的,这个村庄的经济状况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繁荣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上阕三句词,从乡村的自然风光,到村民的经济生活,最后落到了村庄的“旅游服务业”上了。穿着牛衣的村民在村口的古柳树下出售地里刚刚摘下来的新鲜黄瓜。“牛衣”,本意是给牛御寒用的类似于被子的披盖物,大多使用乱麻编制而成,有点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蓑衣。但是古典诗词当中出现“牛衣”往往还和一个著名的典故有关,这个典故就是“牛衣对泣”。牛衣对泣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知识点·速读】
1、“缲车”:缲丝车,是从蚕茧中抽丝出来的一道工序;
2、“村南村北”:是一种互文见义的写法,并不是只有村子的南边和北边有缲车运转的声音,而是指整个村庄到处都传出缲车工作的声音。
3、野人:不是我们一般说的那种粗野没教养的人或者未开化的民族,在古代的语境中,“野人”就是指农夫、居住在村野里的村民,是和“国人”、也就是城市居民相对应的一种称呼。
4、牛衣:本意是给牛御寒用的类似于被子的披盖物,大多使用乱麻编制而成,有点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蓑衣。但是古典诗词当中出现“牛衣”往往还和一个著名的典故有关,这个典故就是“牛衣对泣”。
5、牛衣对泣典故:汉代的时候,一个叫王章的人,做官以前家里很穷,连睡觉盖的被子都没有,王章自己生了一场大病,也只能睡在乱麻编的牛衣中,王章觉得自己这回是死定了,哭着和妻子诀别。没想到妻子是一个又智慧又刚强的女子,她给丈夫打气说:“论才华论学识论人品,京城里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哪个比得上你?现在你不过是生了一场病就这样自暴自弃,哭哭啼啼,未免也太没出息了吧!”王章听了,觉得很惭愧。在妻子的激将法下,后来王章果然做到了京兆尹的大官,相当于今天北京市市长了。王章做了大官之后,自信心爆棚不免又自我膨胀起来,妻子又提醒他:“人要知足啊,难道你就忘了,当年卧病牛衣当中哭哭啼啼的时候了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