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枝五首》唐·李商隐

 乐水无涯 2021-05-04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yè)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1)里娘:商家女

(2)与其家接故往来者:指柳枝的邻居

(3)娉:迎娶

(4)燕台诗:李商隐的《燕台四首》

(5)丫鬟:指柳枝梳着两个鬟髻,不是"柳枝的丫环"

(6)邻:柳枝自称

(7)戏:戏水亭

【序译文】

         柳枝是洛阳某里巷的姑娘。父亲特别热衷做生意,不幸在湖上遇到风波而死。她的母不怜爱其他的儿女,唯独爱柳枝。柳枝十七岁了,对女孩家化妆打扮的事还是很马虎,常常是没有梳妆完毕,就去做她喜爱的其它事情,尤其擅长以树叶吹奏乐曲,音调非常优美动听,弹琴吹箫奏笛,能作天海风涛般气势磅礴的雄浑之曲,有时又奏出幽怨怀念哀怨凄厉的低沉之音。她家附近与其家有十几年交往的亲戚朋友和乡邻,都怀疑柳枝因为醉梦颠倒,生活情绪与旁人不同,所以无人愿意来娶这位喜爱音乐却有点疯颠不守规矩的女孩。而李商隐的堂兄让山,就住在柳枝家旁边(按:这说明让山住在柳枝附近的洛阳某地,而李商隐与让山同里,为什么不知道柳枝?要通过让山的沟通呢?这是诗序中比较明显的漏洞)。在一个阴沉的春日,让山在柳枝门前南边柳树下,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按:这是故事最关键的情节,可以看出是有意虚构的以诗为媒,这组诗现代的博学者都理解困难,而一个十七岁的商人女儿竟然能够听懂,也是令人疑惑的。李商隐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说明柳枝的理解力和精神追求,她对爱情的追寻,在热爱的音乐与诗歌里找到了微妙的沟通渠道)。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按:柳枝惊问诗的作者,说明《燕台》诗激起了柳枝强烈的感情共鸣,并产生了对作者的钦慕,说明诗歌中的情绪与柳枝平里吹奏的音乐曲调有微妙的相通,柳枝显然对诗歌中绮丽凄怨、缠绵悱恻的爱情遭遇有真切的理解,可能她的灵心与诗歌作者有“灵犀相通”)让山说是他同里的堂弟所作,因此柳枝手断长带,结交让山去向他堂弟求诗。(按:这是柳枝作出的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结交作者,企求更多的这样哀怨缠绵的诗歌,来满足精神上的追求,表现出柳枝泼辣的性格和晶莹透明的心灵)。第二天,李商隐和堂兄并马来到柳枝所居住的里巷。柳枝精心打扮,双臂交叉站在门口。用一面袖子遮着自己的脸。这个打扮是精心计划的,表现了一个渴求爱情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小家碧玉的情态,一方面有大胆的对爱情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矜持的娇态。她指着李商隐说:“这就是你的堂弟?三天后,邻居会去水边溅裙祈福消灾,我跟你约会,以博香待,请你一起去。”(按:虽然没有对义山进行描写,从柳枝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做出两人约会决定时,对义山的容貌和才华是相当认可的,觉得眼前的这位诗人,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因此要和他私订终身。在那个时代,对一见钟情的情人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精神动力)李商隐欣然答应。(按:说明义山对柳枝也是倾心相许)可是,事情出现了突然的转折,李商隐竟然因为一个朋友盗走了行李先行去了京城不得不也离开了洛阳。(按:一场戏剧性的恶作剧使他和柳枝的重要约会化为泡影,也可能是义山故意这样写,来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和悲剧色彩。为什么柳枝多年不嫁,好容易等到心仪的郎君出现,竞因为一次不可知的失约,而匆匆嫁给一位有权有势的“诸侯”,放弃自己内心的精神追求呢?)寒冬的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让山突然前来告诉李商隐说:“柳枝已经被一个大官娶走了。”第二年,让山又要东去洛阳。李商隐与他在戏上分别,因托他将自己所写的五首绝句带回去,写在柳枝曾经居住的地方。李商隐的赋诗追念,表达的是一种打翻五味瓶的复杂情感,一方面表达他对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的追恋,另一方面也表达命运不可捉摸的哀怨。正如时下一首歌词所说:“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那些不可再次追寻的爱情就具有这种飘忽微妙的悲剧感。

01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译文】

        雌的蛱蝶栖息在花房中,雄的蜜蜂居住在蜜脾里。它们虽然同时相处,却属于不同种类,哪能够再惹起相思呢?/蜜脾,蜜蜂酿蜜的蜂房,如同人之脾形。

【赏析】

        前两句设喻举例,后两句揭出主旨。前幅列举四种两两相对的不同事物: 花房与蜜脾(蜜蜂酿成的脾状蜜)、雄蜂与雌蝶(其中蜂与蜜脾、蝶与花房又有酿、采关系)。它们虽都“同时” 出现在芳春季节,却又都是“不同类”的事物。既非同类,当然也就不能相互匹配,产生“爱情”。

        因此三四句就势揭示喻意:“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旧说多将“不同类”理解为诗人与柳枝的社会地位身分不同,不能结为婚姻。但柳枝虽商贾之女,诗人也是寒族衰门,恐不至有如此森严的等级观念。况且诗序本身及五首诗就明白显示了诗人对柳枝一见倾心、不能忘怀的深情,是“到死丝方尽”而绝非 “那复更相思”。要解开“不同类”之谜,当与商隐《闺情》参读,诗云:

《闺情》

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衾不得知。

        前两句即“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之意。“两参差”,谓非类而不相合。诗意盖谓男女非类,故虽同床而异梦。两相对照,可见《柳枝五首》之一正是感叹柳枝所适非类,两情终难和谐。东诸侯之取商人女,不过视如玩物,岂复有真情哉!故说“那复更相思”。钱锺书先生指出此首与 《闺情》 中之喻“盖汉人旧说。《左传》 僖公四年:'风马牛不相及。’服虔注:'牝牡相诱谓之风。’ 《列女传》卷四 《齐孤逐女传》: '夫牛鸣而马不应者,异类故也。’……义山一点换而精彩十倍”(《谈艺录》)。

02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译文】

        她本来是棵丁香树,春天抽条后,丁香结就生出来了。用玉制成弹棋的棋盘,它的中心也是不平的啊。

【赏析】

        前二句与后二句分喻柳枝和自己。诗人用美好的丁香树喻柳枝,用“结”暗喻其愁绪郁结不舒。丁香之“结”,或解为花苞如结,或解为枝条之纠结(杜甫 《江头五咏》之一:“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这里说“春条结始生”,似当指枝条纠结。所谓“结”,实即“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可证。两句盖喻柳枝脉脉含愁。

        后两句要参照他的另一首《无题》才看得端倪: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梦溪笔谈》:“弹棋,今人罕为之,有《谱》一卷,盖唐人所为。棋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颠为小壶,四角隆起。今大名府开元寺佛殿上有一石局,亦唐时物也。后两句之喻已见《无题》尾联,不过文字稍有不同。这显然是用弹棋局的“中心不平”来关合自己的“中心不平”,可以从“亦”字味出。柳枝以一柔弱女子,为东诸侯取去,所适非类,故愁怀郁结,如丁香之纠结;诗人所爱的女子为强暴势力所夺,故心中愤郁不平。一愁一愤,正见双方感情之相通相应。

03

嘉瓜引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译文】

  好瓜拖着长长的瓜蔓,像碧玉浸在冰凉的水中。东陵侯的好瓜虽然五彩夺目,但我却不忍去品尝,而使齿牙留香。

【赏析】

  前两句用 “引蔓长”的美好嘉瓜隐喻年方“及瓜”的柳枝。“碧玉”由《乐府·情人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而来,既形容嘉瓜之色如碧玉,又暗示柳枝之为小家碧玉。两句用凉水(寒浆) 冰镇的嘉瓜之可口,着意渲染柳枝这位年方及瓜的小家碧玉的美好风貌。

  三四句进一步用著名的东陵瓜作反衬。《史记》:“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意思是说,秦故东陵侯召平,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世谓东陵瓜。两句意谓闻名于世的东陵瓜,虽然五色斑烂,自己却不忍品尝,而使齿牙留香。这正是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意,以反衬自己不难忘情于柳枝。

04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译文】

        柳树的枝条,盘踞在井上,莲叶在小浦边枯萎。这时候,锦绣般美丽的鱼和鸟,无论在水中,还是在陆上都受到伤残了。

【赏析】

        一二句分别喻指柳枝与自己。“柳枝井上蟠”,是说它托身不得其所 (井上本是桃李所居之地,所谓“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莲叶浦中干”,比喻自己的憔悴瘦损,“莲”谐“怜”,通常指男方。

         三四句进一步申足上两句的意思,说自己和柳枝又正象水中的锦鳞和陆上的绣羽,彼此都受到创伤与摧残,这也就是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已经明显把自已跟柳枝看成同遭悲剧命运的一类人了。

05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译文】

        无论在画屏中还是在锦绣的步障上,所有的生物都成双成对的。为何向湖上眺望,只见对对鸳鸯在遨游。

      注:步障(zhàng):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鄣)五十里以敌之。

【赏析】

        这一首的意思比较显豁。前两句说画屏和锦绣步障上所画所绣的禽鸟,都是成双成对的;后两句说举眼湖上,唯见对对鸳鸯,戏于水中。无论室内室外都是一片成双成对的景象,为什么自己与柳枝却形单影只,不能谐合呢?抒发了诗人悲怆之情。这正写出了举目堪伤的情景。“如何”、“只是”,于问语中含有无限感怆。

  李商隐一生写了大量的爱情诗,但大多数都深曲隐晦,难以考证其本事,甚至只是作者对爱情的一种感悟,唯独这组《柳枝五首》,留下了一篇长达二百六十字的诗序,对这场短暂而没有结果的悲剧性爱情作了相当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使读者得以亲切感受到晚唐时期青年男女间那种真挚热烈的爱情气氛,并通过它去感受与理解这组朴拙生涩、别具情味的爱情诗。

        五首诗,首章以柳枝之所适非类开始,末章以自伤孤干作结,中间三章以柳枝与自己两方点写,抒写彼此的愁愤,对柳枝的不能忘情和双方所受的伤残。构思完整,章法精密,是一组着意为之的作品。在风格上,刻意摹仿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子夜歌》,多用比兴、谐音双关等手法。但又不象民歌那样明转天然,而是仿效“长吉体”笔意,创造出一种古朴生涩,甚至有些隐晦的风格。这跟唐代五言绝多以自然、高妙、古澹为尚者也大不相同,可以说是五绝中的别调。但这种朴拙生涩的风调对于表现诗人因爱情悲剧而引起的抑塞不舒情怀,却又有它特殊的适应性,从这一点说,又确如冯浩所评,是“从生涩中见姿态”了。

      这五首诗也构成了一个整体,描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二人相爱却不能再一起的无奈——爱人被恶势力抢去的愤愤不平——对不被人珍惜的爱人的怜惜——爱人所嫁非人,自己也跟着痛苦——自己与爱人都形单影只却又不能再一起的悲怆,这既有时间上与逻辑上的顺序,但最后又回归初始心态,构成和谐的整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