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思考完全是件好事吗?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5-04

很多人喜欢强调独立思考。我觉得,绝大多数时候,独立思考是不太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什么叫独立思考?完全不借助别人的思考,只靠自己思考,叫独立思考。

这样,能思考出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思考,利用了别人提供的价值,参考了别人的意见,又声称是“独立”思考,恐怕有掠美的嫌疑,离剽窃也就不远了吧。

牛顿要思考,也得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离开巨人,牛顿的思考都没有意义,我们怎么能独立思考?一切思考,假如不建立在对知识的掌握上、对事实的了解上,只不过是联翩的浮想,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

喜欢到处标榜独立思考的人,其实是因为他很难汲取、吸收真正专业的、有价值的思考——那些并不容易,他弄不明白,只好闷头在屋里“独立思考”。这是不得已。

如果一个人能思考到别人思考不到的地方,他的思考又是有见地的、正确的,他一定巴不得别人理解他的思考,渴望能基于他的思考做出更深入的思考——无论新的一步是由自己迈出,还是别人迈出,都是令他振奋的。他才不想做一个“独立”者。

知识的积累,是一代又一代人,相继站在前人肩膀上,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汲取了前人的教训,然后才有可能得到那么一丁点儿“边际贡献”的。所谓“独立”,其实并不独立,离开了别人的工作,你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做一些重复的、意义琐碎的,别人早就解决过、有结论的事情。

孔子从来没有教人“独立思考”。相反,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不吃不睡地去“独立思考”,没啥用,不如老老实实去学。又说:“思而不学则殆。”“思”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学”,当然是学别人的东西,那么,“思”也就不可能离开“学”而独立了。

“盲从”,听起来不好听。但我们哪个人的知识积累,不是从接受种种讯息开始的?只是讯息有真有假,质量有高有低,渠道有优有劣。真的讯息,叫事实;普遍流行的事实,叫知识。而假的讯息,叫谣言、谬误。我们尽量通过优秀的渠道,接触到高质量的、真实的讯息,根据这些做出抉择、判断,庶几能以非专业者的身份,少受欺诳和瞒骗。

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多听听不同说法,其间有冲突的,解决不了的,不要轻易下结论;对那些比较明了的,谨慎地表达,错的时候就少。多观察事物,不要轻易涉险,稳妥的事情,谨慎去做,就会减少后悔。

孔子给出的建议,可以供热衷“独立思考”的人参考。如果太热衷“独立思考”,而拒绝参考任何与自己倾向相左的理解,那就没办法了。

文/王路(李昭瑾摘自《时文博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