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满足我我就去死!”:所谓的延迟满足,骗了父母们多少年?

 天道酬勤之人 2021-05-04
作者丨华莲
来源丨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伊能静在某一档节目中提到了对孩子延迟满足的训练,她用延迟满足孩子需求的方式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图片

然而,这一做法,却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批评,认为这样并不能让孩子的自我情绪管理、情绪控制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埋下了情绪失控的种子。

图片

延迟满足成为了一个育儿专家眼中失败的案例。然而实际上,是这样么?

 ·  01  · 

被误解的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能够放弃当下利益而谋求长远利益的一种能力。是很多成功人士具备的能力。

因缺乏这种能力而表现出的行为通常被标明是问题的行为,促使不正常的同伴关系和问题行为的进一步恶化,自我延迟满足本身就是儿童学校适应的重要衡量指标。

同时,儿童时间的延迟满足能力,能够预测在9岁时社交水平的能力。

延迟满足能力越好的学生,其9岁的社交能力越好。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4岁左右幼儿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可以预测青少年时期的成绩水平。

综上所述,延迟满足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能力。延迟满足能力越强的少年儿童,其在校社交和学业水平越好。

图片

但是止于作者能够查到的资料目前关于延迟满足的研究,没有有效的干预手段的研究。

所以说延迟满足是一种结果,但是并不能当成培养孩子的手段。直接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只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作者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个观点,当孩子的需求越及时回应,延迟越短,长大后更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

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自然能够更加安心的等待合适的时机。

这在精神分析的早期经验理论中也有所涉及,在婴幼儿早期能够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婴儿,在青少年时间人际关系更好,具备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而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要素其中一条就是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尤其是情绪需求。

然而,有些父母担心的是,若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是否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会不会就是惯着孩子?

图片

诚然,李雪老师和心理学研究的都是婴儿。婴儿的需求相对简单,然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孩子的有些关于物质需求,或因为不适合孩子或者家庭经济的原因无法满足孩子。

情况就会愈发复杂,需要父母具有更高的洞察能力,洞察孩子正面需求背后的心理需求。

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不能够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于是就靠“无理要求”来表达自己的真正的需求。比如,孩子可能会靠不断要钱来表达自己想要得到关注的需求。

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也会看到自己真正需求,学会正面表达,学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在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时候,接受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现实。

 ·  02  · 

青少年的延迟满足更为复杂

当儿童长到青少年,情况会愈加复杂。

从生理上,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更加迅速,激素水平陡然增高,主要表现为性冲动。

学生无法适应激素水平和大脑迅速发育所带来的的变化,会进行各种尝试,甚至是危险的尝试。

青少年正在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离巢期”,青少年会有各种各样的探索、尝试冲动,去完成自己独立存在的生命意义。

图片

然而,此时的青少年是最需要延迟满足能力的时期。因为需要青少年是学业水平发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需要延迟离家和性冲动去满足学业水平的提升。

但我们不难从前文中提到的研究中看到,青少年延迟满足的能力却是童年时期培养的。

在童年时期,儿童冲动能力、力量都不是很强大的时候,使用否定或忽略儿童的需求,儿童或许表现出某种类似“延迟满足”的能力。

比如“听话”,“懂事”。但是,这只是压抑了自己的愿望,并不是真正的延迟满足。区别表现在,在无人监管的时候,是否也可以表现出延迟满足的能力。

若儿童积攒了很多未能满足的愿望和期待。青少年的力量增强之后,会迫切的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惜一切代价。

比如,一个长期父亲缺位的女儿,在青春期期间,就有可能谈恋爱,甚至找比自己大很多的男性,去弥补父爱的缺失。

当然,可以说这是极端的情况。大多数孩子被压抑或者忽略愿望之后,在青春期表现出“散乱”。也是迫切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不知道满足什么好,行为表现得很散乱。但是通过学校家庭“管理”之后,也可以继续表现出“听话”的现象。

于是加强管理,让青少年呈现出一个有序的状态,成为了多数学校和家庭的选择。

图片

学校和家庭希望通过管理,来内化自觉和有序,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只能是更加忽略和压抑孩子的愿望。

所以,这样的孩子进入到大学、甚至社会之后,也表现为散漫。

后者只能更多的加强监管。

 ·  03  ·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延迟满足

孔子云:人性向善。

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向善的,每一个孩子出生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希望能够向上走的。

若不能够向上,一定是有什么东西阻挡了。

对于青少年来说,十个有十个都会知道青少年时期应该好好学习,不去做冲动的事情。

然而知道,往往不代表能够做到。

每一位青少年内心中都有无数期待破灭的经历。有一部分青少年就会学会不去期待,不去梦想,及时行乐。

在心理学上这样的情况叫做“青春期早闭”。在精神鉴定这种情况,也叫作“青春期适应性障碍”。

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并非是束手无策。

图片

以下有几个内容可供参考:

(1)青少年的延迟满足需要理解青少年的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和“离巢期”青少年生命使命。

在家庭的生命周期中,青春期也叫作离巢期,子女离开家是父母两代人都在做准备的事件。但是往往,父母子女都没有对这点做清晰的认识,只有模糊的概念。

所以父母孩子都表现的非常反复。父母一会儿嫌孩子烦躁,希望他赶紧离开家。

同时又担心他是否有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不舍得他离开等。

青少年也一边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没问题,一边又不断的自我怀疑。

所以,青春期的教育就非常重要。教育要包括对青春期生理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以及离巢期家庭的状态。

父母子女都要清楚青春期对家庭的使命并非只对孩子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家庭的重要时期。

有理解的前提才能够提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图片

(2)青少年需要的是有限度的信任,以及不断调整自由限度。

然而,父母两代人对子女离开的准备的程度是不同的。往往是青少年先发起独立的信号,父母被迫应对。

父母没有做好准备,会投射给青少年”没有能力离开”的信号。

有时,青少年也会认同父母“自己没有能力”这样的信号。所以,表现得反复非常。

所以,这个时期对青少年,从青春期一开始就要培养有限度的责任意识,对青少年培养有限度的信任。这对家庭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会发生无数次失败。

从喝水、吃饭、穿衣、睡觉、完成作业、上网课等等,每一项都会成为战争。家长会发现孩子答应自己晚上会喝水,但是会发现一个晚上一口水都不喝,或者不提醒就不喝水。

这时候,家长就会很容易挫败、失望,于是或者加强管理,对喝水这件事情也严格要求,或者放任不管。在这件事情上每个家庭的处理的方式都不同,结果不一而论。

但是父母子女双方要知道,自己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而并非是如何喝水、怎么样喝水这样的事情。

双方要不断的商讨,不断去调整双方的期待。

青春期的结果,定是孩子独立,而非越来越依赖。




今日话题




有人认为
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是怎么看的呢?
你同意“延迟满足”的做法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杨丽珠,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心理机制的研究综述.心理科学, 2002, 25( 6 ):712 ~ 715)

杨丽珠, & 王江洋. (2007). 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预期的追踪. 心理学报, 39(004), 668-678.

李雪. (2011). 当我遇见一个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DavidR.Shaffer. (2005).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Childood & adolescence. 中国轻工业出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