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动动计步器 ID:pacerdongdong 作者:小动君 是每日4000步的佛系走者? 还是每日8000、10000步的健走达人? 或是每日20000、30000步的排行榜王者 ? 不管你属于哪个段位,相信大家走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为了健康。 但其实科学研究表明,走多走少,对于健康的改善还真是区别挺大的。今天就来为大家揭秘科学家 10 年追踪研究的成果: 每天走4000步和8000步的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曾发表过一项为期 10 年的研究证实: 「每天增加步数」与「降低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有关,其中「每天步行 8000 步」与「降低全因死亡率 51 %」相关。
这项研究具体是怎么进行的呢?👇 在2003-2006年间,研究人员对4840名美国40岁以上的成年人代表性样本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
关于「每日步数」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明确的数据: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每日走路步数不同,对寿命的影响也不同。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觉得,既然走得越多,死亡风险越低,那是不是只要每天埋头狂走就可以了,走得越多越健康?话可不能这样说哦👇 走路步数越多越好吗?先来看看这个图表👇
也就是说,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为目的,每日8000~12000步也就够了,走再多效果也不会再提升多少。 如果每天盲目走两三万、三四万步,大概率会加速关节和骨骼衰老,长期下来膝关节损耗会比较严重,对健康反而不利。 ✔膝关节炎患者/老年人:每日3000步,最有助于缓解骨关节疼痛。 ✔正常成年人:每日6000步中强度健走,对膝盖以及整体健康最好。 ✔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为目标:可根据自身体质耐受程度,每日8000~12000步。 研究显示,「较高的步行强度」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并无显著关联性。也就是说,以延年益寿为目的,其实走够步数就可以。 那走路强度难道不重要?非也。当通过走路「减肥 / 降三高」 时,还是要特别注意走路强度。 ✔日常步行:1分钟 70~90 步。 ✔健走/减脂/降血糖:1分钟 90~120 步(简易自测标准: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微微出汗,说话微喘,不能一口气说完一句很长的话。) ✔老年人:1分钟 50~60 步。 其实,比起步数和步速,更重要的还是「坚持走」。不管是平时在小区周围走,还是节假日去公园、山间走,哪怕每天只走4000步或半小时,只要坚持走下去,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发生惊人变化👇 来自曼彻斯特的一项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减缓大脑体积的萎缩,延长大脑的“使用”年限,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40岁后,每天坚持健走30~45分钟,每周步行公里数不低于10公里,将有助于预防大脑萎缩,使大脑保持年轻状态,预防“老年痴呆”的早期发作。 走路是预防心脏疾病最简单的方法。在20世纪初,就有美国医学家创立了以走路来治疗心脏病的方式。
走路时,我们的眼睛会直视前方,视近的时间大大减少,如此一来眼部能够得到极大的放松与休息,还能够预防眼病。 美国青光眼研究基金会曾提出,走路是降低患青光眼风险的最好方式之一。
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而走路被公认为是最便宜、最有效的“降糖药”。当人体血糖升高时,需依靠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而利用饭后一小时,进行中等强度健走,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防治糖尿病。 健走过程中,会微微排汗,而汗的成分中98%是水,2%含有尿素、尿酸、乳酸、盐分等。同时,健走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并使血管变得更富有弹性。 在一项针对 15 万人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相比那些患结肠癌的人群,健康人群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平日更爱运动。
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久坐不动,患关节炎的概率高达10.2% !只有运动才能保证关节软骨的健康。
每天快步走30~45分钟的减脂效果,不亚于在健身房进行全身锻炼!尤其推荐增加一些「上坡走」,如爬个小土丘、爬楼梯或增加跑步机的坡度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要过量、过猛,以免膝盖受损。 经常走路,能提高脊柱稳定性,减少后背疼痛的症状。 心情不好?出门走路吧!只要每天走路半小时,每周坚持5天以上,就可提升体内「内啡肽」的产生量,使人心情愉悦,产生快乐和幸福感,帮助我们应对情绪低落或疲惫的状态。 👇 怎么样,看完是不是忍不住要出去走走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