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智仁首载于《南方草木状》,其曰:“益智...

 君健行 2021-05-04
益智仁首载于《南方草木状》,其曰:“益智仁月花,连实五六月熟。”《广志》亦载:“含之摄涎秽。”本草文献始见于《本草拾遗》,其谓:“止呕哕”,“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其首次记载了本品具有固精止遗的作用。其后,刘完素补充本品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医学启源》增入“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王好古认为本品具有“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之作用。《本草纲目》曰其“治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故通过历代的不断总结,认为益智仁具有温脾、暖肾固气、涩精等诸功效。
【性能】 辛,温。主归脾、肾经。
【功效】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应用】
一、遗精、遗尿、白浊、崩漏
益智仁辛温入肾,主温摄收敛,能温肾助阳、补益命门、敛摄肾气、固精缩尿、固崩止漏。《本草经疏》曰:“益智仁,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故多用于下元虚寒、肾气不固诸证。
1.遗精
《本草正义》曰益智仁能“温补脾肾,尤以固涩为主”。本品辛温入于少阴,能温补肾阳,其以温为涩,以补为用,涩精止遗,可用于肾气虚寒、封藏失职而致遗精、滑精者,常与补骨脂、龙骨、金樱子等同用,以增强其温肾固精之功。若心肾不足而梦遗白淫者,常与乌药、山药、朱砂等同用,以温肾止遗、养心安神,如《世医得效方》之三仙丸。若相火偏盛之梦遗失精者,则须与黄柏、知母、猪苓等同用,以滋阴降火、涩精止遗,如王海藏之大凤髓丹。
2.遗尿
命门火衰、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溺有余沥及小儿遗尿等,本品温涩之性入于下焦,能复肾气而暖脬宫、缩小便而止遗尿。《本草拾遗》曰其治“小便余沥……夜多小便者。”为治虚寒性遗尿之佳品,常与温肾缩尿之乌药、山药为丸服,如《校注妇人良方》缩泉丸。
3.白浊
肾气虚弱,不能分清别浊,以致湿浊不化,下注而发为白浊、膏淋者,本品温肾固涩、运脾化浊,常与乌药、萆薢、石菖蒲等合用,以收温肾利湿、分清别浊之功,如《丹溪心法》萆薢分清饮;若兼见心气不足、心悸失眠者,宜配伍养心安神之远志、茯神同用,如《证治准绳》远志丸;若兼脾虚湿困、怠倦脘痞者,宜配伍健脾化湿之茯苓、白术同用,如《证治准绳》之通灵散。
4.崩漏
女子肾气不足、冲任失固而致崩漏及经量过多者,益智仁能暖肾助阳、敛摄肾气、固冲止血。可单用,如《经效产宝方》单用本品,炒研,盐汤下,治崩中不止;亦可配伍应用,如《胡氏济阴方》以本品与理气安胎之砂仁为末服,治胎漏下血。
二、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唾多流涎
益智仁辛温收敛、气香而燥,主温中散寒而运脾升清、醒脾燥湿而开胃降浊,能温脾胃、摄涎唾、逐冷气、除湿浊、止泄泻、进饮食,为暖中益脾之佳品,可用于脾胃阳虚、寒湿内盛诸证。
1.脾寒泄泻、腹中冷痛
治脾胃虚寒、寒湿困阻而呕吐腹泻、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者,本品用之以温中散寒,常与党参、白术、高良姜、砂仁等配伍,以温中止痛、健脾益气,如《证治准绳》之益智仁散。若脾肾虚寒、五更泄泻者,可与补骨脂、肉豆蔻同用,以益火生土。若阴寒内盛、心腹痞满、呕吐泻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者,常与辛甘大热之川乌、干姜同用,以温中散寒止痛,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益智散。
2.唾多流涎
涎唾源于脾而益于胃,脾胃有寒则不能摄唾止涎,而涎唾多者,益智仁辛温收敛,入中焦能暖脾温胃、摄涎止唾,可单用本品“含之摄涎秽”(《广志》),或佐以补气健脾、温中燥湿之人参、茯苓、半夏等同用。
此外,取本品散寒止痛之功,还可用寒疝腹痛,如《济生方》益智仁汤,以之配伍温肝散寒、行气止痛之茴香、乌头、青皮等同用,治寒气凝滞肝经、小腹控睾而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