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前引进,被视为高蛋白,在南方规模养殖,如今泛滥成灾无人吃

 三农小毛 2021-05-04

导读:40年前引进,被视为高蛋白,在南方规模养殖,如今泛滥成灾无人吃

说到入侵物种,只要是它能吃,在我国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因为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并且人工众多,能吃的食物就会被想方设法做成各种的美食来吃,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就是小龙虾了。多个国家它是泛滥的“入侵物种”,在我国却靠养殖才够吃,另外还有埃及胡子鲶、牛蛙等都是如此。

不过也有极其少数的入侵物种,在我国就连吃货都拿它没有办法。在40年前引入我国的福寿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它当初被当成高蛋白食物,在南方作为特种养殖而推广,如今南方多地都已经泛滥了,但是却没人吃了。

福寿螺的科普

就像美国之前没有野猪一样,在我国虽然螺蛳种类众多,但是之前也是没有福寿螺的,直到1981年有一个巴西籍的华人把它引入到中山进行养殖以后,就开启了福寿螺在我国开疆拓土的历史。

福寿螺也叫大瓶螺,它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原产自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如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等。别看它和我国的田螺长得像孪生兄弟一样,它可不是螺蛳在国外的亲戚。我国的田螺是田螺科、螺蛳属的软体动物,所以两者是没啥关系的。

福寿螺长得虽然和田螺十分相似,都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但是区别也较大,那就是它的头部会有两对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

它喜欢在水质清新、饲料充足的水域里面活动,但是适应能力非常强,在污水里面也一样能生长并且繁殖,并且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动物,不光是喜欢吃浮萍、蔬菜、瓜果,尤其是带甜味的食物,而且还会吃荤的,就是水中动物的腐肉也是它们的最爱。

当成高蛋白食物引进我国

目前福寿螺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种入侵物种,并且还是农业部公布的具有重大危险性的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它却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

早在1979年的时候,有人从阿根廷把福寿螺引进台湾进行养殖了,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吃。而后来发现它食用口感不佳,市场接受度很差,所以就被纷纷弃养,在野外得以大量繁殖。

而2年以后,到了1981年的时候,有一个巴西籍的华人把福寿螺引入到了广东中山进行养殖,因为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被视为高蛋白的食物。当时因为受到了市场的认可,所以到了1984年的时候,福寿螺还被当成特种养殖对象在广东省被推广种植。并且因为经济效益不错,市场上很受欢迎,所以很快就推广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和浙江等多个省份。

几年过后,因为养殖福寿螺的多了,它在市场上也不如之前受欢迎了,所以就被大量弃之野外,从而到处繁殖,并且入侵南方多个省份。

福寿螺为何会泛滥成灾?

有人说,福寿螺之所以会泛滥成灾,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的生命力太顽强了,尤其是繁殖能力更是惊人。

福寿螺的食性很杂,基本上对食物不怎么挑剔,很多的农作物和水草都是它们的食物对象,而且水质也要求不高,生命力极强。

当然了最可怕的是它们的繁殖能力,这是一种雌雄异体的动物,到了产卵的季节雌雄螺就会扭合在一起进行交配。母螺产卵时会爬出水面,把卵产在水面上的植物,或者是木桩、石块、砖头上等。福寿螺的卵是红色的,并且它们很狡猾,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产卵,一般是分为10-30个卵块,而一个卵块包含100-500粒卵,可见其繁殖能力有多么的可怕。

其实在我国之前还是很多地方都有食用福寿螺的习惯的,它也是市面上一种常见的美食。直到2006年的时候,才彻底让福寿螺踢出了可吃食物的名单。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地方不吃福寿螺,多数选择吃螺蛳,田螺,可是经历过2006年北京出现了一次较大的福寿螺感染寄生虫事件,造成了数十人中招,甚至有人大脑受到永久损伤。所以福寿螺就彻底臭名昭著了,沦为“不能吃的食物”了。

也是从这以后,不再有人吃福寿螺了,而没有什么天敌,繁殖能力有很强,所以它在很多地方都泛滥成灾了,尤其是前两年云南洱海更是福寿螺泛滥,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消灭福寿螺,当地甚至还悬赏捕捉福寿螺,1斤售价高达20元。

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作为一种入侵物种,它不光是携带大量的寄生虫,成为了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如果没有煮熟就会给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其中主要是一种叫后圆线虫能引起脑膜炎,同时它还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而且福寿螺还会对水稻、茭白、芋头、荸荠、菱角、空心菜和芡实等多种水生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威胁到当地生物的多样性,给当地的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

如今又到了福寿螺的繁殖季节了,在一些水塘、水沟和河边的边沿、植物上就会见到红色的福寿螺的卵,大家如果有条件尽量破坏它们,在条件合适只要8天左右就会孵化出来了。而且在野外吃螺蛳、田螺的时候,也一定要提高警惕,懂得识别,切不可吃生的,或者是没有熟的福寿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