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读】表扬和鼓励,有什么区别?90%的家长都用错了,这三步解锁正确的打开方式

 老沔城人 2021-05-05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表扬和鼓励,有什么区别?
90%的家长都用错了,这三步解锁正确的打开方式


    关于表扬、批评和鼓励的话题,我们经常能收到家长们的提问:

    “为什么一开始有效的表扬方式,后面就失效了?”
    “孩子只能听得进别人夸她的话,听不进去批评,怎么办?”
    “批评不好我是知道的,表扬哪里不好了?”

    我们都知道批评教育被认为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那么表扬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否定赏罚教育,表扬和批评只是“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背后的目的都是“操控”,而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能够“自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表扬和鼓励,有什么区别?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表扬≠鼓励,纵向关系vs横向关系

    表面上看,表扬和鼓励只是语言上措辞的不同。

    表扬一般是这样的:宝宝你真棒!你真是个乖孩子!你真聪明!你今天真漂亮!我为你感到骄傲……

    而鼓励通常是这样的:我很喜欢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期待你的下次表现;感谢你的帮忙,对我很有帮助;你尽力了,而且一直在坚持,我对你很有信心;没关系,下次加把劲……

    深扒表扬和鼓励,其中折射出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指出,表扬和批评,跟孩子建立的是纵向关系,背后的目的是试图操控孩子,而鼓励更利于建立平等且稳定的横向关系。

    在纵向关系中,包含着一种权力导向,即父母高于孩子。

    比如你让娃帮忙一起准备晚餐,会表扬TA你真棒、你真乖,而要是老公/老婆帮忙一起准备,你一定不会说表扬的话,最多是一句“谢谢”。

    像“你真是好孩子,你这样做真棒”这类表扬的话,明显带着纵向操控意味,以站在高处往下俯视的视角去看他人,以自己的标准为基础,来评判你好不好。

    在表扬教育下,孩子的行为体现的是关系中处于高位者的意志,长期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孩子,行事很可能会变得谨慎,甚至讨好。

    经常收获表扬的孩子,容易忽略事情本身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孩子是为了得到夸奖或者说是让父母开心,才会这样做。一旦某天不再得到表扬,或者失败了,孩子便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很难承受起这样的心理落差。

    过度的表扬还会让高自尊变成自恋,即固执地相信自己的优越性。

    单纯的表扬并不能帮助孩子变得更成功,反而让TA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沉溺于“甜言蜜语”。

    鼓励和表扬,效果大有不同

    和纵向关系中的“权力导向”不同,横向关系更能接纳彼此差异,注重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协调的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横向关系”才是人际关系中的最佳状态,不要批评也不要表扬孩子,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催化剂”,也就是“鼓励”。

    表扬针对结果,鼓励针对过程中的行为和努力。

    从长期的角度看,表扬和鼓励对孩子产生的心理暗示和教育效果是不同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做过一个实验,她的团队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学生做了项研究——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们被分成两组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第一轮拼图很简单,孩子们都能顺利完成。一组孩子得到的是“智力”相关的表扬:“你对拼图很有天赋,很聪明哦!”另一组得到的是关于过程中“努力”的肯定:“你刚才一定很努力去完成,接下来你一定能表现地更加出色。”

    第二轮,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拼图任务,表扬组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更加简单的任务,他们并不愿意面对挑战;而刚刚受到鼓励的孩子,90%选择了难度偏高的任务。

    德韦克教授在研究报告中指出:

    “当我们在说一个孩子聪明时,就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第三轮拼图任务难度非常大,实验团队故意让所有的孩子都没能完成,让他们受挫。

    鼓励组孩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他们还不够努力,下次再加把劲说不定就可以;而表扬组孩子认为,是他们不够聪明,才会失败的,就算努力也无济于事。

    最后的第四轮任务,鼓励组的孩子成绩比最初高30%,而表扬组的孩子成绩反而退步了20%。

    德韦克表示:鼓励孩子相当于肯定孩子的行为和努力,给孩子带来自我掌控的感觉;反之,一直表扬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TA,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表扬给孩子带来的长期教育效果是:依赖于他人。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而鼓励带来的长期教育效果是,让孩子变得自立自信,产生内驱力。

    鼓励孩子的三个步骤

    在日常生活中,亲子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有纵向关系的成分,亲子关系都是从纵向关系开始,但好的亲子关系会慢慢演变成横向关系。

    用鼓励代替表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有三个步骤:

    在孩子的不完美中,寻找积极的一面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普遍使用的是“问题视角”,聚焦于“你有哪些缺点”。在积极心理学上,有一种关注人内在力量的视角——强调“淡化问题,关注优势”。

    小花接触作文已经一年多了,最初她非常惧怕写作文,拿她的早期作品来看,基本是凑字数和一通乱写。我没有批评她,也没有给她报作文班增加压力,只是让她把每次的作文拿来给我看看。

    写得不好没关系,我从里面挑精彩的部分给她点评。一开始的确没什么亮点,我就圈她写得好的几个字,比如“这笔捺特别好”,有可以圈出来的词,就告诉她相关的好词好句。后来,可以圈出来的亮点越来越多,从一个词到一句话,偶尔一个小段落都不错。

    优势视角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且更具价值的孩子。

    给予孩子真实而具体的肯定

    大人对孩子的鼓励,一定要越具体越好。

    我点评小花的作文通常是这样说的:这一句写得形象生动,我能感受到你描绘的画面;这里的观点新颖,思考问题角度很独立,可以再深入一点;那里描写奶奶的心理活动很细腻,看来你们的祖孙时光过得很不错……

    这些夸不是虚夸,而是实实在在的肯定,我说出来,她也能认可我:“没错,我就是这样想的。”

    这样的肯定,使得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理解”,而不只是自己被夸了。

    提出的目标,循序渐进,具体而易实现

    每次给小花点评好作文,我也会提出一些新的“希望”。

    比如“这一次的动物园之行一定非常精彩,但我看了感觉有点小遗憾,中间像电影卡壳跳过了一段,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我很想知道其中的细节,你能再补充一下吗?”

    这种目标比起“这次得了三个星,下次要得四颗星”来说,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成长更像是闯关游戏,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在快速完成小任务的喜悦中不断朝大目标靠近。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享交流后,小花的作文写得越来越顺利,不再是凑字数类型,也不怕写作文,有时候周末她还拿自己写的日记给我欣赏。

    鼓励孩子的目的,不是让TA按照我们所预想的路线最终达到期望,而是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去发现那个更好的自己。

    内驱鼓励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给予孩子的。不管他们现在做得事情是否做得优秀还是糟糕,都值得被鼓励,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鼓励是促使他们发挥自己潜能的方式。

    表扬让孩子依赖外界评价,而鼓励会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鼓励孩子和表扬孩子的差异,你get到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