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都市的朋友圈——都市圈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3-04-24 发布于浙江

本文由羊羊地理整理首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山竹 | 审稿 羊羊

如果说一个人的朋友圈是他和他的朋友组成的圈子,那城市的朋友圈是怎样的?网友们脑补了一下大概长这样吧 👇

向下滑动图片,查看全图





在这张图里,城市的朋友圈是由相互联系、共同合作的城市组成的。这和地理上所说的都市圈,是不是一个意思呢?读完今天的文章,你就会有答案了。

  • 都市圈是什么?和城市群有何区别?

  • 都市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都市圈?

  • 如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01 

都市圈是什么?

都市圈,简单地说就是以大都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城镇而形成的圈层区域

每个城市都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圈层区域,这就是城市圈。核心城市规模越大,辐射力越强,辐射的圈也越大。当核心城市发展成大都市时,可称其城市圈为都市圈。

那么究竟多大的城市才能算作都市?这个圈的范围又有多广呢?每个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标准。我国的官方定义是:“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发改规划〔2019〕328号)

都市圈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①一个强大的“核”——大都市。

都市圈的核心是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城市,即大都市,它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通常这个核心只有一个,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两个。

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大都市的划定标准。《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将城区人口500万人以上、1小时左右通勤圈内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确定为大都市,共识别出34个都市圈(不含港澳台)。

全国主要都市圈范围图(来源: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市化研究院等,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

②辐射的“圈”——约1小时通勤圈的范围。

都市圈的范围就是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也是城市间联系的极限。由于区域内联系主要通过交通流来实现,所以可以用核心城市到周边的通勤时长来确定都市圈的半径。国际上一般采用“1小时通勤圈”,这是人们对通勤时长忍耐的上限。

由此可见,都市圈范围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条件

日本的东京都市圈是在城际轨道交通之上发展的,面积约1.34万平方公里,大概在以市中心为圆心、半径50公里的圆周范围内。这大约是地铁与城铁支撑下的最大范围。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不含地铁)

来源: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外典型大都市区域轨道交通发展研究报告,2008

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包括铁路、地铁、轻轨等),黑框为都核心区东京市23区

我国目前能够与大都市实现大规模频繁通勤的距离最多在50公里左右。但随着高铁如火如荼的建设,配合着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发展,这个半径可以拓展到100公里以上

长三角地区高铁与地铁图(来源:城市周看)

③紧密的“网”:交通网、通信网、要素流

都市圈各城市间建设了快捷的交通网络,犹如都市圈发展的动脉。各城市通过交通网、通信网进行着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城市之间快速频繁地流动,交织成紧密的联系网络。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联想到“城市群”这个概念。城市群也是由大城市辐射带动、城市间相互联系构成的区域,那么都市圈和城市群该如何区分呢?

通常,都市圈只有一个核,城市群有多个核。都市圈是由一个大城市向外拓展的单核结构,而城市群一般是以两个及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的多核、多层次结构。

    

都市圈和城市群(作者自绘

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比都市圈大得多,是由都市圈和周边的都市圈或城市圈连接而成的,可以绵延近千公里。城市群里至少包含一个都市圈,也可以有多个都市圈。

美国东海岸城市群(也叫大都市连绵带),绵延800多公里(来源:华夏幸福研究院)

  02 

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

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核心城市的壮大。周边地区的要素向核心城市聚集,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

第二个阶段,都市圈的形成。要素聚集的同时也产生了辐射效应,人口、产业向周边转移,并进一步增强集聚能力。核心城市和周边城镇通过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第三个阶段,向城市群转化。当都市圈范围不断扩展,和周边城市也在增长的辐射圈渐渐接近,发生互动,就成为城市群的雏形。

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示意图(作者自绘)


  03 

为什么要发展都市圈?

1.都市圈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抓手。

在提出发展都市圈以前,我国主要的区域政策是城市群。但由于城市群太过庞大,城市之间很难进行协调,而都市圈的尺度较小,内部联系比较紧密,便于实现跨行政区的合作,所以都市圈就成为了带动城市群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抓手和突破口。

2.发展都市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加强大都市的辐射效应。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存在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紧缺、房价上涨等“大城市病”,同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引力不足,甚至出现人口外流现象。发展都市圈,有利于将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中小城市,缓解大城市病,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04 

如何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1.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增强物理联通,缩短相邻城市间的时间距离)

为了促进城市之间要素的流动,首先要完善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在交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城市群依靠高铁联通,而都市圈主要依赖城际轨道和市域快轨。

京雄城际铁路

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计划(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2.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各个城市应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协作,避免无效的竞争。核心城市应该重点发展高端职能,例如现代服务、科技研发、文化会展等产业。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承接核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差异化地发展制造业、物流等产业。

东京都市圈产业格局(图片来源:戴德梁行,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9)

3.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公共服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让都市圈内各地区的所有人群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比如鼓励城市之间合作办学校、办医院,再如,加快社会保障的异地衔接,让养老补贴可以跟着老人走。

除了上面介绍的三点,发展都市圈的举措还有减少区域内行政壁垒、生态环境共同治理、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等。总之,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高大都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间的交流协作,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05 

我国的都市圈

1.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2020)》,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的格局。其中上海是“强核”,“五圈”指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2020)

时事链接: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中国首个由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规划。

2.广东省“五大都市圈”

广东省拥有我国第二大的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根据《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广东将发展五大都市圈,其中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广州都市圈,生产总值最高是深圳都市圈。

来源:人民网

3.首都都市圈

首都都市圈的规划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但在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齐飞,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渝城市群是由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共同带动的区域,2020年升级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城市群包括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

       

来源:新华

  06 

来做题吧

  答案见文末 

一、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超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内每个城市的职能各具特色并实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日本东京都市圈(下图)由“一都三县”组成,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均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完成1—3题。

【答案】(下面方框中,上下滑动可查看解析)

1.B

读图可知,半径50km以内为东京、新宿、涩谷、多摩新城和千野新城,主要职能应为商业金融。

2.C

根据材料,都市圈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因此其大小取决于通勤条件,也就是交通设施条件。

3.A

随着都市圈不断发展,东京都心的经济社会发展,人均寿命也会增加。再加上都市圈扩大,青壮年劳动力向外围地区转移,核心地带的年轻人减少,老龄化更加严重。故选A。

都市圈发展会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减小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差距。故B、D错误。都市圈发展,东京都心周边的绿地减少,热岛效应会增强,故C错误。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杭州都市圈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优势所在。杭州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南翼,依托高校和阿里巴巴生态产业链,搭建电商产业园区,积极发展智慧电子商务。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简图和杭州都市圈示意图。

               

材料二

产业同构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在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的演进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产业同构化影响产业合作。产业同构化水平用分工指数衡量,取值范围在0~2之间,指数越大,表示产业差异程度越高。下表为2017年长三角分工指数。

               

(1)杭州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简析杭州发展智慧电子商务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2)分析杭州都市圈在建线路和规划线路对其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3)概括浙江与苏、沪、皖产业同构化特点;简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化现象可能产生的问题。(6分)

(4)试从提高产业经济效益角度,提出解决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化问题的合理建议。(4分)


【答案】(下面方框中,上下滑动可查看解析)

(1)电商产业发达,大数据、云计算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人才优势明显,创新动力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营商环境优良;政策支持。(任答3点) (6分)

(2)完善区域交通网;促进区际生产要素交流与协同发展;提升杭州的辐射功能和区域城市化水平。(4分)

(3)浙江与苏、皖产业差异程度总体较低;浙江与上海产业差异程度更高(浙江与苏、皖产业差异程度更低)。产业竞争加剧;产业集中度下降,经济效益下降;技术创新不足;资源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人力、物力、财力等投资浪费 (任答3点) (6分)

(4)增强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延长产业链;企业重组并构,扩大生产规模;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竞争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4分)



参考资料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马燕坤. 都市区、都市圈与城市群的概念界定及其比较分析[J]. 经济与管理(01).

肖金成.关于新发展阶段都市圈理论与规划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04):4-9+7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