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961年,25岁的李从嘉登上南唐的皇位,改名李煜,成为南唐第三位国主。 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国之主。 论继承权,李煜不是长子。李煜前面还有5位哥哥,老大弘冀野心勃勃,虽与宅心仁厚的父亲截然不同,但是他屡次立得军功,当仁不让地成为太子。 此时的李煜正沉迷于风花雪月,乐得做个富贵闲人,皇帝这个职位又累又苦,事情多回报低,还耽误他吟诗作画,谁稀罕。 虽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李煜还是引起了太子的注意。 一切都是眼睛惹的祸。 李煜长得 【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 他的额头宽大,脸颊丰满,天生的富贵相。悲剧的是,他的一只眼睛有2个瞳孔。在古代,那是天生的帝王之象,传说舜帝和项羽也有这样的瞳孔。 这简直是把“帝王之相”四个字写在脸上啊。 李煜的长相引得民间和宫内流言四起,搞得堂堂太子毫无存在感。 太子那猜忌的小眼神让李煜浑身不自在。 李煜心里苦,只好更加潜心钻研文艺,两耳不闻窗外事。 天分+兴趣+优越的物质基础,使得李煜开挂一般,书法、字画、音乐、诗词无一不通,尤其他写的歌词,深受国民欢迎,堪称南唐版周杰伦。 为了消除太子的疑心,他经常发一些朋友圈,表明自己志向是做个隐士,像渔夫一样快活自由:
又有:
但是墨菲定理告诉我们,越担心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 公元 959年 ,在 4 位皇子接连夭折以后,太子弘冀也意外去世。 弘冀亲自验证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由于性格不同,弘冀和父亲李璟多次发生摩擦,李璟甚至一度扬言要把皇位传给弘冀的三叔 ,这个话引发的连锁效应就是心狠手辣的弘冀毒死了亲叔叔,随后自己连连做噩梦,终于在忧虑中一命呜呼。 李煜就这样躺着继承了皇位。 02 然而这个江山虽然富庶,却是个烫手的山芋。 李煜生在五代十国,繁华的盛唐已随风远去,留下的是分裂、战争,弱肉强食。 南唐也曾有过短暂的强大和辉煌,但是后来却日益衰败。 而李煜接手的更是一个烂摊子。 迫于北方的军事力量,李璟时代南唐便主动表示归附后周,割让了半壁江山,每年缴纳数量可观的黄金、白银、绫罗绸缎,向宗主国称臣,父子二人自愿称国主而不称帝。 李璟也是个文艺范十足的皇帝,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多,每首都是经典,有:
又如:
有这样一位爱好文艺,性格宽厚仁慈的老爸,李煜不仅完美继承了这些优点,更是将它们发挥到了极致。事实上,李煜比他的父亲更有文采,更宅心仁厚。 李煜有多仁厚呢? 他的臣子们直言进谏,批评他的短处,李煜的固定操作是:肯定-赞赏-奖励-不采用。 甚至有一次他沉迷下棋,大臣潘佑跟他说话,见皇上心不在焉,潘佑一气之下把棋盘掀翻,李煜气道:你是想学魏征吗? 潘佑也是个暴脾气,怒其不争地说:我不是魏征,因为陛下也不是唐玄宗。 李煜听了这句大实话,当场哑口无言。(想想现实中,能有这种肚量的领导也很罕见呀。) 李煜的弟弟从善曾经做了一件事,李璟去世之时从善在身边,他跟掌管诏书的官员索要诏书,官员没给。 后来官员告诉李煜这件事,换作别的皇帝,早就满腹疑心,一上台立即拿下问罪。 而李煜不走寻常路,不仅没有追究这件事,反而一如既往地关爱他。 在从善去宋朝被扣留后,李煜担心不已,连最爱的宴会都没心情办。 有诗为证:分开已经大半年,我整日为你牵肠挂肚。伸长了脖子等你的来信,却没有任何消息,我的忧愁比那野草长得还疯狂……
李煜的性格宽厚、仁爱,他本身就是个看重情感的人,加之饱读诗书,爱好文艺,性格可以说很与世无争。 但是,这些优点放在一位帝王身上,在龙争虎斗的乱世之中,注定是一出悲剧。 李煜登基前一年,赵匡胤起兵推翻了后周,建立宋朝。李煜面对沙场点兵的赵匡胤,早就哆哆嗦嗦地又是写信表忠心,又是不断增加进贡,希望老赵放自己一马。 甚至连父亲去世,应不应该封谥号都先写信征求老赵领导的意思。 此时他躲在深宫中,沉醉于温香软玉、诗情画意,像末日狂欢一样尽情享受。每天过着【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的生活。 没了老爸的管束和哥哥的关照,他玩得更肆意了:
太阳已经高照,金炉依次点上香兽烟,华贵的地毯微微有些皱。 美人舞姿翩翩,头上的金钗都掉了,醉意阑珊时拿过一支花来嗅,而远处的宫殿还能听到音乐声,到处是宴会的欢乐气氛。 △图为【韩在熙夜宴图】 南唐的国都金陵,自古就是个风流的地方,江南之地,鱼米之乡,富庶安逸。 这样的快活日子,在北方冻得只能吃羊肉火锅的赵匡胤能看得下去吗? 03 由于老赵当时正忙着收拾各处的小国,且南唐还有一道天然的屏障--长江,李煜就这样纵情享乐,苟且偷安了10余年。 在这十几年间李煜除了继续讨好宋朝还做了什么呢? 他做了几件糊涂事:大力推崇佛教、误杀忠臣、任用小人。 随着皇后大周后和爱子仲宣、母亲的离世,李煜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再加上北宋的虎视眈眈,李煜大概是实在没辙了,转而向神明求助。 李煜自己开始潜心信仰佛教,并在全国大力兴建寺庙,鼓励民众出家。 但是兴建寺庙需要投入很多钱,僧人不仅不用交税,国家还要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南唐已经要向北宋进贡巨额的金银,这时候再耗费巨资兴建这些东西,无疑让国家雪上加霜。 而沉迷佛事让本就无心抵抗的李煜更加丧失斗志,沉迷于虚无,无心政务。 此时大臣们要么顺从皇上的心思,继续采取怀柔政策,要么置身事外。主张改革国家,兴兵打仗的臣子连连上书,李煜肯定他们直言进谏的勇气,但是全然没有采用。 这个时候,3位重要的忠臣被杀。 脾气这么好的李煜,臣子要死在他手上可是有点难度的。 但是李煜这样善良的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却成为他人借刀杀人的工具。李煜先后杀了能震慑宋朝的重要武将林仁肇、多次上书劝谏的才子潘佑、以及潘佑的死党李平。 南唐自断臂膀,宋朝虎视眈眈。 到 971 年,宋朝已经吞并了大部分国家,此时只剩南唐和它旁边的小国吴越。 与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南唐相比,宋朝不仅常年征战,而且准备充分。 赵匡胤准备动手了。 他先派人请李煜前往宋朝参加重要活动,想通过和平演变把南唐收了,李煜称病不去。 赵匡胤立即派出军队。 此前,他们在长江附近造船、演习,熟悉水上作战。 更有南唐人樊若水投奔去宋朝,为宋朝人造浮桥开路。 于是唯一的屏障长江也不成难题。974年,宋军大举过江,南唐军队屡战屡败。 此时李煜又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启用皇甫继勋为作战总指挥,这个人表面主战,内心其实早打算投降。 因此他既消极抵抗,又到处宣扬北宋军队的强大,搞得军心涣散,人人自危。 然而他还要联合李煜身边的亲信,一起骗他战事良好,不用紧张。 李煜对真实的战况一无所知。 这一日他信步登上城楼,心情愉快。 没想到这一看差点没让他晕过去,只见大宋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自己被困在这里却毫无知觉。 杀了皇甫继勋 ,然而亡国的命运似乎已经无法扭转。 他的词作,也充满着繁华落尽的伤感,悲哀之雾,遍被华林。
坚守了半年,敌国吴越还趁乱打劫。 975年,金陵东面的重要门户润州被攻破,随后江西赶来的15万援军全军覆没,金陵成为孤城。 围困中的金陵城食物日益短缺,天寒地冻,越来越多人死去。 在最后的一刻,李煜实在不忍心更多百姓受苦,终于决定投降。 李煜与他的40个臣子脱去上衣,屈辱地出城投降。 李煜曾想过自杀,为此他早已在宫殿里铺满了柴薪,随时准备将皇宫变成火葬场,但是大臣们苦苦哀求,还是让他心软了。 后来他回忆这个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仓促地向祖宗辞别之时,庙堂奏起别离的哀歌,他痛苦不已,对着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宫女们泪如雨下。
因为这一句【垂泪对宫娥】,后人多有微词,觉得他执迷不悟,国家都灭亡了不对先祖表示惭愧,却对着宫娥落泪不舍,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但是这一句反而显出李煜真正的可爱之处来,一个赤子,一个诗人,我们怎么忍心责怪他的感性? 04 到了宋朝,赵匡胤并没有十分为难他,只是打趣地封他为违命侯。 李煜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中,每日喝得醉醺醺,以此麻痹自己:
只有酒精能让他活下去,无论白天黑夜,李煜都喝得不省人事,赵匡胤甚至担心他醉死。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上台了,从此,李煜的苦日子就来了。 当初投降的时候,李煜求死心切,宋朝将军让他多拿点钱财,他只是随便整理了一些,还惦记着给臣子们分一些黄金,自己拿的却不多。 结果一到宋朝,就发现钱财很快不够用,日子过得穷困不已。 更倒霉的是,好色的赵光义竟然开始觊觎美貌的小周后,不时让她进宫去,一去就逗留多日。 变态的赵光义还让人参观他的行为艺术,并让画师画下那些艳照。 小周后受了此等侮辱,回来就哭得不省人事,哭累了对李煜破口大骂。 可怜李煜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现实的悲惨,和往日的奢华形成巨大的落差,可想而知对李煜这颗敏感多情的心造成怎样的冲击。 无论是清醒时还是睡梦中,过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眼前重现。 回想那时去打个猎,队伍浩浩荡荡,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秋天了,江南的景色犹如一卷水墨画,哪像这北方又冷又无聊:
活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为了活命,其他被俘的国君都安安分分,夹着尾巴做人,不敢乱说话。 但是李煜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谄媚,在他的诗作里,倾注了无限的眼泪、痛苦和哀伤,这些哀伤像江南的烟雨,连绵不绝:
这些哀伤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这些哀伤像金陵城外的长江水,无边无际
他一生的绝唱,凄美得令人不忍卒读。 面对着春花秋月,这世间最美好的景致,他已经再也承受不了,这些东西为什么总是不断地出现,来提醒他失去的一切呢?那些精致的亭台楼阁应该还在,只是物是人非,你问我能有多少忧愁,就像长江水一样一刻不停地流下去,没有尽头。
这是七夕之夜,李煜让歌妓演唱他的这首词作,他已经愁肠欲断。 可赵光义听到了,只觉得刺耳,心想:在我宋朝公司打工,包你吃住,还给工资,竟然不知道感恩,整天写这些酸溜溜、怨气重的东西,让人以为我这个老板亏待你。 再加上之前听说李煜对南唐旧臣说起后悔误杀了潘佑、李平,赵光义早就不满。他的眼神杀机四起,叫来弟弟赵廷美 ,笑盈盈让他带去一壶酒赏给李煜。 这位皇弟是李煜的粉丝兼好友,见是他送来的,李煜不曾怀疑,喝下了那杯掺了牵机药的酒。 不久,他的腹中剧痛,身体抽搐,头和脚扭作一团,痛苦地死去了。 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年42岁。
05 尼采说过一句很动人的话:一切文学,我独爱以血书写者。 司马迁忍受宫刑的惨痛写成伟大的《史记》,而李煜以刻骨的亡国之痛写成那些不朽的诗篇。 很难说如果没有亡国,他会不会有这样深刻的痛苦,有这样哀伤至极的文字。 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他不懂治国,不擅长策略,更不会用人。 他的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坐拥物质与精神的富足,后半生却历尽亡国的耻辱、生活的穷困、精神的折磨。 但是他没有浪费自己的才华,他用南唐三代的富贵,盛唐百年的余韵,用自己生命的血和泪创造了那些诗词,让我们今天读来都觉得美得令人断肠。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结尾写到:
或许历史也是为了给李煜一次亡国,一次打落人间的历练,在痛苦中孕育出那颗光彩灼人的珍珠。南唐灭亡了,无数人在战争中死去,倾城倾国的故事中没有美人,只有一曲令人断肠的词调。
王国维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在李煜之前,歌词跟那些演唱歌曲的歌妓、乐师一样身份低贱,内容低俗,而李煜之后,欧阳修、苏东坡等士大夫们开始为歌词注入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意义就像鲍勃迪伦凭借歌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我们才发现:原来歌词不仅只是用来歌唱男欢女爱的,它就是文学。 所以才有了宋词。 李煜,这个被北宋打败的亡国皇帝,却用文化征服了大宋,他的一生,从未被俗世扭曲,从未失去赤子之心。 这未尝不是一个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