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江山携手 2021-05-05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为四川进入古城堡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称"石门关"。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2018年春节大假,烟雨朦胧中,文兄再次来到豆沙关。

    "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老的关河水路、秦开五尺古道和现代的滇川公路、内昆铁路、水麻高速公路在这里束集并行,构成了独特的交通奇观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豆沙关处在五尺道的咽喉位置,这是通往古南滇的第一关,关内为中原地界,关外则为蛮夷之地。

    秦"五尺道"从石门关西边的关口岩上通过,从下到上,几经曲折,向北通往叙府(今天的四川宜宾)。"五尺道"刚上到岩口的地方,筑了一座城堡,这座城堡就是"石门关"。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石门关始建于隋朝,以前有一尺二厚的两扇门,门一关,门杠一顶,中原和边疆两面就隔绝了。对于石门关,《蛮书》是这样记载的:"石门东崖石壁,直上万仞;下临朱提江流,又下入地数百尺,惟闻水声,人不可到,西崖亦是石壁,横阔一步,斜亘三十余里。半壁架空,欹危虚险。"其险无比。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豆沙关原叫石门关。到了元代,朝廷派一个叫窦勺的将领来守关,于是他就用自己的名字取而代之,把关名改为窦勺关。由于"窦勺"与当地方言口音"豆沙"一词谐音,就沿用下来。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五尺道"始建于秦,是由四川入滇,再到缅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丝路)的重要通道。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这条古道的确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也承担了川滇商贸文化往来交融的重任。川滇两地的马帮载着布匹、盐、大米、山货、药材、茶叶、银、铜等物品,络绎不绝地往返于这条古道上,马蹄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随之汇集相融,衍生出了朱提文化。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现在残存的五尺道遗迹约350米,一级一级的青石阶高低不一,上面留有240多个深深的马蹄印。不可多得地历史痕迹。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马蹄印。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与"五尺道"同样可以称奇的,还有如天幕般挂于石门关对面巨型石壁的石缝中贮存的9具人棺木。石壁高达四五百米、宽千米有余,呈灰黑色,都完整无损,只有这条石缝很扎眼,成了一处伤痕。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紧邻五尺道的豆沙关古镇。

 


云南:烟雨朦胧的滇北隘口----豆沙关五尺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