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里的嶓冢山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5-05

△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南条山也。

陇西氐道县,在天水放马滩地图1号图中,有一个带框的地名为“邸”。李学勤先生认为:邸是县道一级地名,即后来的氐道,在今天水西南,属陇西郡。曹婉如先生亦主此说,并经考证认为“邸”的位置当在今嘉陵江上源永宁河上游花庙河与高桥河会合的谷地,即今陇南徽县的太白镇。日本学者藤田胜久对曹婉如所定“邸”的方位提出异议,他根据文献记载认为氐道与西县相邻,均离蟠冢山较近且都位于西汉水上游,据《水经注》卷40所载,“冢山,在陇西氐道县南”,可知氐道在蟠冢山北侧与西县相接的西汉水上游,而不在冢山东侧永宁河上游花庙河与高桥河相会的谷地。[1]《汉书地理志》陇西郡西县一条中写道:西。禹贡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过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据此藤田胜久认为,西县也同样是位于西汉水上游。并且是在《禹贡》所载冢山的附近。从氐道和西县都离冢山较近且都位于西汉水上游这些记载来看,可以认为这两县是邻接的。这样一来,氐道在渭水北侧的说法就被否定了。对氐道位置的考察应该在与西县位置关系的研究中进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不那么重要的冢山,而在《禹贡》成书的时代是被当作代表雍州地域的山脉认识的。如果看一下《水经注》卷40禹贡山水泽地之所在这部分,就会注意到有“冢山。在陇西氐道县南”的记载。据此,我们便可以知道氐道是在冢山北侧的,与西县相接的西汉水上游。这样一来,曹氏把氐道定在冢山东侧的假设就不能成立了。[2]但因相关考古资料的匮缺,氐道县故城具体地望究竟何处尚待进一步的细梳甑别。

摘自]战国时秦的领域形成和交通路线&〔日〕藤田胜久著,李淑萍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编,秦文化论丛  6,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07,371

冢山,按“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推析此处嶓冢山即今齐寿山。西汉水古称漾水,发源于嶓冢山(今齐寿山),这在今天既不大又很平常的一山一水,却是先秦时代很出名的山水。《山海经》《尚书》等典籍即有对漾水和嶓冢山的记载,《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嶓”即蟠冢山.又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可见,嶓冢山和西汉水在先秦被作为西方著名的山水而受到重视。常璩《华阳国志》:“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氏道县漾山为漾水,《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迳葭萌入汉。”常氏是将今嘉陵江上源又一支流永宁河作为樣水的。《汉中纪》又说:“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嶓冢为分水岭。”所论完全符合实际,说明今永宁河与西汉水均以嶓冢山即齐寿山为分水岭,今永宁河发源于齐寿山东麓,而西汉水则发源于其西麓。按天水放马滩地图原图所绘,西汉水源头两水相会后由南北上,在东岸汇入第二条支流,这一段应是西汉水的源头区。此外按郦道元(卷二十漾水注)所述:“今西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导也,然微涓细注,若通冪历,津注而已。”这种流向及涓涓细流、泉溪津注的状况与今西汉水源区水文环境完全一致。。这段源头区水流在天水放马滩地图6号图被称为“井溪”,它源出今齐寿乡政府所在的廖集寨东南。当古井溪折而西流处,汇入第三条支流,此即《水经注》马池水,又名龙渊水。西汉水折向西流后,又有第四条支流从南岸注入,此即《水经注》兰渠溪水,以上诸水都是西汉水源头区的溪水小流,这段河流及支流今统称为鲁家沟水。[3]

上述图片摘自雍际春著,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06,


[1]摘自雍际春著,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06,16

[2]战国时秦的领域形成和交通路线&〔日〕藤田胜久著,李淑萍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编,秦文化论丛  6,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07,371

[3]摘自雍际春著,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06,8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