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首届隶书书法展入展作品集(第三期)书...

 青木森森 2021-05-05

书法小知识:西汉隶书在艺术上的魅力,主要在于它的形象古拙厚重,构成一种气势。如果我们联想到西汉的画像石、泥佣、铜马、壁画等艺术形象,我们看到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就在这不是细节修饰的,飞扬流动的形体形态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种古拙的气势美。


西汉前期的隶书,也是如此,似乎笔画笨拙,结构草率,一幅帛画写的满满的,铺天盖地,不留空白,但是它表现出了运动、速度的韵律,丰满、朴实的意境,雄浑厚重,这种整体性的气势,正是汉代艺术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中华本土的整体性民族精神的呈现。

隶书是实用的,但在使用过程中,书写者也有写得好写得美的要求,逐渐增强了笔画上的装饰性,形体上也随之而有变化,成为一种带有新意的隶书,也是实用和美的统一。

请再看一些出土的竹简:

1973年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的竹简(部分),是西汉宣帝时期的简书。

1974年甘肃额济纳旗破城出土的西汉元帝和成帝时的木牍。

这些西汉后期的简牍墨迹,让我们看到了东汉后期高度成熟而规范的隶书基本上相同的书法:笔法上藏锋起笔,逆入平出,丰实而富有内劲;已经有波磔,而且符合“燕不双飞”的原则;结构上字形扁方,均衡对称,态势宽博;从布局上看,定县竹简上直行内字距较宽,倘把各简并在一起看,行距较窄,成横势的字就象一行行连翩飞翔的大雁。

这就表明,隶书在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发展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艺术性也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了。

作者:吴玉萍

文章节选自:《实用为始 美为归宿——从隶书的发生、发展看中国书法艺术》
长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