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两年多来收集的民国对联中,有一些联并不常见,其联作者也往往不属于著名联家,但是却也有着较高的水准,其中有的甚至比之几十上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联佳作也不遑多让。下面就来一一介绍,在作一点必有的注释的同时,也指出我认为它好的地方。 1925年印刷的《汪汉溪先生哀挽录》的第四页上印有张謇所作的像赞。像赞曰:“铮铮如公,卓于吏而不终。忧国之瘁与民之穷,若饥饱之切己、疾病之在躬。其司遒铎,霜晓铿钟。我闻其语,我鉴其衷。” ◎陶子渔感言联 眼前生计最艰难,笑吾徒笾笥萧条,阮囊羞涩,犹复咬文嚼字,日日沉酣于百蠹丛中,纵学成苏海韩潮,未必送将穷鬼去; 天下利途多险阻,叹从古蝇头起衅,象齿遭焚,依然握算持筹,人人奔竞在青蚨聚处,便积到邓山郭穴,可能迎得寿星来。 痛快淋漓,可作名利场中人当头棒喝。 此联载《民众文学》1925年第12卷第4期之《忆兰馆联话》,作者徐宝山。 上联写知识不能解决贫穷问题,下联写财富不能解决健康问题,见解不俗。局部对仗亦亮点颇多。 ◎齐燮元题南京中山公园联 大名垂万古云霄,听遐迩呕吟,南国甘棠思召伯; 杰阁对六朝山水,瞻丹青图画,北平故李忆将军。 此联载《学生文艺丛刊》1930年第6卷第2期。 下联末句用典、切姓,又兼借对,极见功力。 李秀山即江苏督军李纯,字秀山。 ◎姜福基题目莲寺戏台联 为人果有良心,开开荤什么要紧; 做事若无天理,吃吃素也是枉然。 此联载《学生文艺丛刊》1929年第5卷第9期。 用通俗语言,讲深刻道理,对仗也很有亮点。 ◎屈德润挽于泽润联 卅载说相知,分手最难惟一死; 九原如可作,痴心还欲订三生。 此联载《学生文艺丛刊》1930年第6卷第4期。 言简意赅,用十分工稳的文字,写出无限深情。 ◎顾德润挽汪汉溪联 隐居歇浦,望重尧峰,棠舍去思万家佛; 遗爱千秋,闻名四海,萱堂忍诀八旬人。 此联载《汪汉溪先生哀挽录》。 上联从汪早年曾任宜兴、无锡知县入手,颂扬政绩。下联从汪任新闻报总经理多年,成为报界名人入手,结尾落到老母还在世,突出悲情。前两句的自对和末句的对仗,都很见功力。 ◎某君悼亡联 他生未卜此生休,我本多情,卿何薄命; 去日苦多来日少,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此联载《半月》1925年第4卷第14期。 上联首句集唐李商隐诗句,后两句用《红楼梦》宝玉《芙蓉诔》文字。下联首句集明霍与瑕诗句,后两句集元王实甫《西厢记》句。百衲之衣,却能深情无限,直如己出。极是难得。 ◎如皋西乡公民公送县知事刘冲夷联 双舄莅江皋,教养如逢慈父母; 一钱承家训,清廉足媲古循良。 此联载《学生文艺丛刊汇编》第4卷第4期。 上下联各用一典,一切县官,一切刘姓,文字雅致,颂扬得体。 ◎何祖泽挽丁师宗联 高贤猿鹤,厄运龙蛇,人事又谁能逆料,回忆没前一日,邹衍谈天,言霏玉屑,侯葩问字,迷指金针,函丈追随,此乐诚欢然无间,岂意深宵小别,顿判幽明,念长逝者魂魄,含私恨以靡穷,最难堪膝前孤露,身后萧条,堂上悲哀,闺中涕泣; 湘水吞声,沪滨归骨,吾党亦胡以为情,犹记暮春三月,花飞野寺,古渡横舟,月暗空山,禅房联句,胜游如昨,当时且相约重来,何图往迹成尘,伤怀今昔,寻生平于想像,感旧物而增欷,宁复见阮屐徘徊,嵇琴激越,兰亭觞咏,陶径流连。 此联载《学生文艺丛刊》1928年第4卷第10期。 脉络清晰,虽长而无冗感,自对与排比运用得心应手,局部对仗的亮点也非止一处。足见联作者堪称此中高手。 |
|
来自: 昵称2960465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