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渝宝贝晒出来丨现存最长的巴人柳叶剑,尘封2000年仍耀人眼目

 千冰室 2021-05-06

尘封2000年,经考古出土的一把柳叶剑仍寒光闪闪、刃口锋利。它,就是“巴渝宝贝晒出来”系列报道第十二集的主角——战国青铜柳叶剑。这把剑的主人是谁?制作工艺为何如此精湛?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海为我们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1993年11月一个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深夜,当考古工作者从涪陵小田溪巴王陵泥土中将这柄青铜剑发掘出土的时候,剑身上所散发的寒光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人们没有想到,经过2000年岁月的打磨,这柄青铜剑的刃口仍极其锋利,散发出昔日的炫光,述说着当年的刀光剑影。

▲视频截图。

“巴人使用的柳叶剑较短小,长度多数在30厘米以内。”黄海说,这柄剑长58厘米,是目前发现最长的一柄柳叶剑,已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经检测,剑表面镀铬,铬的稳定性好,这是历经千年尘封的利剑依然保持如新的原因之一。他表示,该剑制作精良,工艺超前,不亚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纹饰内涵也远远多于其他柳叶剑,使用者无疑是王侯级人物。

这柄剑的“颜值”也很高。剑纵血槽部位刻满了如梅花一般的精美纹饰,近柄处的剑纵两面,刻有船纹、虎纹、鹿纹、蛇纹、手心文等符号,这是与巴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缩影。

▲战国青铜柳叶剑上的纹饰细节。涪陵区博物馆供图

黄海介绍,巴人柳叶剑注重的是近身的刺杀。柳叶剑的式样,也非常符合以崇山峻岭地形为主的峡江地区。在许多狭窄地带,并不利于长兵器的施展,相反,适合近身搏斗的短兵器,更能在肉搏战中占据有利的优势。

那么,这件稀世珍宝为何出土于涪陵呢?这要从巴国历史说起。诸侯纷争的战国岁月,有一群人逐水而居,啸聚山林,手执柳叶型短剑,披荆斩棘;或厮杀于狭路,或围猎于山野,这群人建立了神秘的巴国。巴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包括了今重庆全境、川东北、川东南、湖南西北、湖北西南、陕西南部、贵州北部等地。

▲战国青铜柳叶剑上的纹饰细节。涪陵区博物馆供图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南下灭蜀国。同年,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巴地在无阵痛情况下实现了政权更迭。秦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追溯巴国历史,曾经的巴国都城涪陵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名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其先王陵多在枳……”枳即今日的涪陵。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为何涪陵小田溪巴王陵出土了如此珍贵的重要文物。

刀光剑影的时代早已远去,让我们驻足欣赏这件青铜重器,感受文物承载的巴渝文化厚重底蕴。

记者:赵迎昭 刘一叶

编辑:王君

校对:罗建军

审核:汤寒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