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与城|重庆人,有多“虎”?

 lpl求知获识 2022-01-16

Image

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

虎的威武、勇猛、雄健

让人记忆深刻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

在古代巴国

历来也有“崇虎”的习俗

如“白虎巴人”

《华阳国志》以“巴师勇锐”

形容他们能征善战

重庆有哪些

关于虎的经典文物?

它们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

《山与城》98期

为你讲述这些

“山中之君”“图腾之虎”的

人文历史故事

布·视觉/吴汪洋 钱薇薇

尚武的古代巴人

为什么崇拜虎?

在本次虎佑神州展览中,重庆云阳李家坝出土的一级文物“文字虎纹铜戈”引人注目,这柄战国时期的武器,在千年后依然透着寒光,仿佛在诉说当年经历的烽烟战火。

关于古时巴民族,《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Image

展览现场 邹乐 摄

“人类社会早期,虎被尊奉为保护神加以崇拜,进而成为部落图腾及族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虎年展策展人杜芝明介绍,如黄帝时的虎部落、商周时的“虎方”,春秋时的“夷虎”等。

为什么古代巴人崇拜虎?据了解,巴人曾尊奉一位英雄式国君——廪君,传说廪君死后幻化成白虎,由此,白虎成为巴人的图腾。

剑、戈、矛……藏于博物馆中的诸多青铜兵器,也诠释了“白虎巴人”的勇猛。杜芝明介绍,虽然巴国因为国力不足、技术落后且铜资源匮乏等因素,所铸造的兵器一直落后于秦楚两国,但巴人依然凭借自身的彪悍尽力弥补着弱势,“古代的巴人的剑大多短于秦剑和楚剑,长兵器也较少,史料也记载,巴人往往通过近身搏杀,来发挥短兵器的杀伤力。”

Image

分别出土于重庆丰都和巫山的虎犬齿、虎牙 邹乐 摄

“20世纪20年代,在河南渑池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的古中华虎化石,目前被认为是虎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陕西蓝田公王岭遗址(距今100万年前)发现了虎的一段上颌骨和一件不完整的下颌化石。”杜芝明介绍,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盐井沟裂隙堆积中皆发现了大量现代虎种化石,“本次展览中,市民也能见到罕见的虎牙(新石器时期,重庆巫山大溪出土)和虎犬齿化石(新石器时期,重庆丰都县玉溪出土)。”

虎纽錞于

关于三国大将甘宁的误会

在关于“虎”的诸多馆藏文物中,“巴国重器”也是一大亮点。

“本次展览中亮相的战国青铜虎钮錞于,出土于重庆涪陵小田溪。” 杜芝明介绍,錞于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在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地区都有发现,其中以巴人故地发现最为集中,成为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

“我们馆里还有一件战国虎纽錞于,称为'錞于王’,日前借展出去了,回来之后大家可以来看。”在博物馆文博研究员彭学斌心目中,“镇馆之宝”战国虎钮铜錞于见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89年我大学毕业,同年这件宝贝在当时的万县市甘宁乡(今重庆万州区甘宁镇)重见天日,可以说,它与我在博物馆的'工龄’是一样的。”

Image

青铜虎钮錞于(战国) 邹乐 摄

“宝贝是在水坝泄洪时被发现的,当地人一度认为它与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甘宁有关,但经过考证,发现它比甘宁还要大几百岁,是战国时期的青铜重器。” 彭学斌介绍,该錞于重约30公斤,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因为錞于造型厚重、音质优良,所以又有“錞于王”之美誉。

彭学斌表示,栩栩如生的虎形钮是巴人虎崇拜的重要例证,虎钮周围的纹饰(“图语”)特征鲜明,也是研究巴文化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上面的羽人击鼓与独木舟已经被选取为三峡博物馆外墙浮雕的中心图案。

这两位兄弟的“虎”

画出中国抗战的决心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诸多因为“画虎”而出名的大师,张善子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在画坛中被称为“虎痴”。史料记载,为了画虎,他还曾日夜观察老虎的动态和习性,以求作品的真实生动。

本次展览中,市民可以见到《张善子虎佛立轴》。作品中,一只老虎静静地趴在高僧身后,画面祥和。“以勇猛著称的老虎,为何这么乖巧?”杜芝明解释道:画面表现的是高僧完成了伏虎、驯虎的修行,展现出战胜邪恶、困难的寓意。

史料记载,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文化界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围绕抗日救亡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当时已经在中国美术界有所成就的张善子张大千兄弟,也多次举办画展,以期贡献自己的力量。1938年10月,《张善子,张大千兄弟近作画展》在重庆成功举办,兄弟二人的百余幅作品在重庆作流动展览,大大激发了山城市民的爱国热情。

Image

《张善子虎佛立图》的局部 邹乐 摄

“张善子和张大千合作的经典之作《猛虎贯日图》,本次因保养原因未展出,但我们在展览中准备了喷绘画,市民亦可观赏。” 杜芝明介绍,该图绘猛虎据于山巅,俯身作狂啸状,远方挂一轮红日,是为激励抗日将领而作,张大千亦题字其上,言辞决绝果敢,慷慨激愤,既是张氏昆仲情深的表达,合作的见证,更是兄弟二人坚贞爱国的卓绝体现。

“'虎’的背后,是兄弟二人为了支持抗战的用心良苦。”杜芝明手指喷绘画介绍,1938年底,在中共驻重庆办事处负责人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张善子还专程携带自己与张大千的作品共一百八十多件,远赴海外举办流动画展,通过义卖活动,将所得款项全部捐出,“他们曾说,多卖出一幅画就多一颗射向敌人的子弹,多一份支援国家抗战的力量。不过遗憾的是,由于过度劳累,张善子回国后不久便一病不起,最终抱憾离世,终年仅58岁。”

“降龙伏虎”

精美文物感受人间美好

Image

武财神木雕像(清代) 邹乐 摄

民间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有极大本领、能战胜重大困难。人们谈虎、崇虎、刻虎、画虎、剪虎……早在汉代,民间也就有了除夕之日画虎于门以驱邪祟的习俗。虎形象或单独出现、或与张天师、或与财神赵公明一起出现,具有驱邪镇宅、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

在本次展览中,市民也能见到诸多来自民间的“虎”文物,如精美的牙雕十八罗汉(清代),站在最前面的两位,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再如《重庆福禄财神年画》,财神赵公明全身披挂,身下猛虎,画面精美而生动;《江苏张天师年画》中,张天师跨骑猛虎,手持法宝,追杀“五毒”……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春文化系列展——虎佑神州

Image

展览时间:2021年1月11日-2021年3月20日

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B

展览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2021年12月27日

《我的新期待》第四季暖心开启

2022年来了

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Image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活动

写下你的留言、建议

你的每个真挚的声音

都将可能成为市委、市政府

相关部门科学决策的依据



防控小贴士
关注疫情动态,及时了解中高风险地区信息。如非必要,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非必要,不要出境。近14天有市外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近28天有境外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告,并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来源:重庆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