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丑三之气湿热来袭,贪凉饮冷,身痛腹满呕泻适用这些中医方

 三和行者 2021-05-06

辛丑三之气,自小满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主位太征火,客气太阴土,中见水运,天政所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民病身重 ,肿胸腹满,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乃无湿邪之害。

辛丑三之气湿热来袭,贪凉饮冷,身痛腹满呕泻适用这些中医方

辛丑年三之气

辛丑年水运不及,雨湿盛行,三之气,司天之太阴湿气大行,人由汗出当风,雾露雨淋,或久居湿地,感于寒湿,邪客于肌表,经脉不畅,故头痛身重,或肩背疼痛不可回顾,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宜《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二钱。藁本、防风、蔓荆子、川芎,甘草各一钱。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经中有湿热也,加黄蘖一钱、附子半钱、苍术二钱。腿脚沉重无力者,加酒洗汉防己,血虚加当归。气虚加黄芪 、五味子、人参;如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如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防风、甘草、 藁本,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消其肿,以人参、黄芪益其元气而泻其火邪;脉紧,面白善嚏,皆寒也,亦加羌活等四味,当泻足太阳,不用连、芩,少加附子以通其脉;面色恶,多悲恐者,更加桂枝、附子。

肾虚坐卧湿地,腰膝重着,腰腘腨股膝,脚痛足痿,步行艰难,身重腹满,甚则浮肿,寒疡流水,补肾祛湿宜陈无择五味子汤,五味子、 附子、 巴戟 、鹿茸 、山茱萸、 熟地黄 、杜仲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姜七片,盐少许,煎食前服之。

温水燠土湿宜《景岳全书》渗湿汤: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附子,炮姜,桂枝 ,芍药。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出,大便溏泄。皆因坐卧湿处,或因雨露所袭,或因汗出衣衾泠湿,久久得之。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悉能主之。

湿热成瘘。腰以下痿软,行走不正,或瘫痪不能动,两足欹侧。宜《脾胃论》东垣清燥汤:黄连 ,酒黄柏,苍术,人参 ,黄芪, 白术,炙甘草,麦门冬,五味子, 当归,生地黄,橘皮,神曲,柴胡, 升麻, 泽泻,茯苓,猪苓, 清热燥湿,益气养阴。

辛丑三之气湿热来袭,贪凉饮冷,身痛腹满呕泻适用这些中医方

如外感岚瘴雨露不正之气,头痛寒热,暑月贪凉饮冷伤食,胸满腹痛,呕吐泻利。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厚朴9克、半夏9克、桔梗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2枚。上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方解:中虚之人,遇寒燠不时,空气骤变,交互郁蒸,戾气流行,四时不正之气,起居不慎,饮食失节,天时人事,两相感召,风寒客于皮毛,内伤湿冷饮食,既不免疾病之侵临,而欲求健康之保障,则藿香正气之方尚矣。藿香芳香辛温,理气而宣内外,和中而止呕泄,善辟秽恶而解表里,故以为君。表里交错,上下交乱,而正气虚矣,故以苓、术、甘草,健脾调中以为臣,俾正气通畅,则邪气自除。况有苏、芷、桔梗疏表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朴、腹、二陈消满除痰,佐之以疏里气,更引以姜、枣以调营卫,则表里和而健康复矣。调中则能正正气于内矣;疏表则发越脾气,能正邪气于外矣;故曰正气。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 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皆可增减用之。吴鞠通温病条辨有五加减正气散,可为临床加减之例,

辛丑三之气湿热来袭,贪凉饮冷,身痛腹满呕泻适用这些中医方

脾虚湿盛,不思饮食, 脾胃损伤,阳气下陷,四肢困倦。以致飧泄、濡泻,或后重、小便黄少,及肠风下血。泻注诸涩药不效者。《兰室秘藏》升阳除湿汤:苍术, 羌活, 防风, 柴胡 ,升麻, 神曲 ,泽泻, 猪苓, 炙甘草, 陈皮, 麦蘖,用水煎,空腹时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炮姜,腹痛即泻,泻后痛止加白术, 白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