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5-06
图片
图片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


Symphony No.1 in G Minor op.13 "Winter Dreams"

 蒂尔森-托马斯/波士顿交响乐团

迈克·蒂尔森·托马斯(1944, ),美国指挥家、钢琴家及作曲家,乐迷常用缩写“MTT”称呼他。蒂尔森·托马斯出生在洛杉矶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百老汇的舞台管理,祖父母是纽约曼哈顿意第绪剧院的名角。

蒂尔森·托马斯在南加州大学跟随约翰·克罗恩(John Crown)学习钢琴和作曲,随因戈尔夫·达尔学习指挥。19岁时蒂尔森·托马斯已作为青年钢琴家与传奇大提琴家格雷高尔·皮亚蒂戈夫斯基、小提琴家雅沙·海菲兹同台。他出众的才华也获得斯特拉文斯基的赏识,“MTT”受邀与作曲家合作了首版四手联奏钢琴版《春之祭》。1969年他赢得美国“库谢维茨基指挥大奖”后被波士顿交响乐团任命为助理指挥,这位25岁青年指挥家已经开始与BSO为德意志唱片公司录制CD。二十世纪70年代后,蒂尔森·托马斯分别在纽约、布法罗和洛杉矶担任客座指挥。像很多指挥家一样,他也热衷于向社会推广音乐,为了让青年人认识古典音乐,他同纽约爱乐乐团和洛杉矶青年音乐家基金会和作举办了系列“青年音乐会”,并和旧金山交响乐团建立了“Keeping Score”计划,旨在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教室让人们都可以更轻易地接触到古典音乐。1987年,蒂尔森·托马斯在迈阿密成立了新世界交响乐团(New World Symphony),他希望这个乐团成为为全世界培养优质乐队演奏家的摇篮。1988和1995年,蒂尔森·托马斯先后成为伦敦交响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开始大量涉猎十九、二十世纪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交响乐作品,尤其以、理查·劳斯、德彪西、拉威尔、柴科斯基、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科普兰作品的演绎



图片


图片
图片

C小调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Op. 17 "Little Russia"

杨松斯/奥斯陆爱乐乐团

马里斯·杨松斯(1943-2019),拉脱维亚指挥家,童年时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1946年杨松斯的父亲被前苏联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选中作为其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助理,1956年举家迁往列宁格勒。杨松斯自此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指挥专业,同时他的小提琴水准仍旧是学校最棒的。以优异成绩研究生毕业的杨松斯,1969年扬松斯被派往奥地利深造,斯瓦洛夫斯基的教导和卡拉扬的器重让扬松斯深谙德奥指挥学派精髓。1971年,杨松斯获得了卡拉扬国际指挥大赛的第二名,并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次登台。1973年回到列宁格勒担任穆拉文斯基的助手,更是加深了他对演绎浪漫主义俄国音乐的钟情,此时扬松斯已成为那个巨匠时代的继承人。1979年,在奥斯陆他得到了第一个首席指挥职位。本就历史积淀颇深的奥斯陆爱乐乐团,在扬松斯加入后大大扩充了曲目风格,乐团一跃名声大振。1979-2000之间,他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在EMI录制了大量优质的唱片。2003-2004年离开匹兹堡交响乐团后扬松斯回到欧洲,同时执棒世界两大“旗舰”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交响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同时与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合作甚密。

扬松斯的曲目库就像他永不停歇的音乐生命一样,两支顶级乐团给他提供了一切可能性,恐怕没有人会说扬松斯最擅长什么曲目,从海顿、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奇、沃尔夫冈·里姆,他埋头于所有作品,倾注同样的激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


 Symphony No. 3 in D major, Op. 29 ''Polish''

马卡尔/捷克爱乐乐团

兹德涅克·马卡尔(1936,)捷克指挥家。马卡尔在家乡布尔诺的亚那切克音乐学院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他得到布拉格交响乐团的指挥职位。1965年拿到贝桑松指挥大奖,让世界注意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指挥家。一年之后在伯恩斯但的指导下,又赢得了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的第三名。1968年捷克爆发布拉格之春运动后,马卡尔离开故乡,先在科隆的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和汉堡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任首席指挥,二十世纪80年代后又辗转美国和澳大利亚,长期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和新泽西交响乐团,并且与四大洲的100余个乐团有过合作。2003年马卡尔回到捷克,被捷克爱乐乐团任命为首席指挥,但在合同未到期时突然辞职。



图片


图片
图片

F小调第四交响曲


Symphony No. 4 in F minor, Op. 36

索尔蒂/芝加哥交响乐团

索尔迪·乔治(1912-1997),匈牙利裔英籍指挥家,钢琴家。生于布达佩斯,童年显露过人的音乐才华,父亲于是买来一架钢琴,他练习刻苦,进步神速,12岁是已经公开登台演出。13岁,索尔蒂进入著名的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他的作曲和钢琴老师是匈牙利二十世纪音乐史最重要的人物——多赫纳伊、柯达伊和巴托克。14岁那年索尔蒂观看了一场埃里希·克莱伯指挥的音乐会被深深震撼,从此决心成为指挥家,1930年他成为布达佩斯歌剧院的钢琴艺术指导,1935年成为布鲁诺·瓦尔特和阿图罗·托斯卡尼尼的指挥助理,1938年获得了首次指挥公演的机会,他指挥布达佩斯歌剧院成功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但因为自己的犹太血统,索尔蒂不得不流亡到瑞士,1942年他参加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获得钢琴比赛一等奖。战争结束后,索尔蒂被聘为慕尼黑国家歌剧院音乐总指导,并且开始了和DECCA唱片公司长达70年的合作。二十世纪60年代后,索尔蒂进入指挥事业的旺盛期,往返欧美之间,分别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和科文特皇家花园剧院,22年里,芝加哥交响乐团在索尔蒂执棒期间名声鹊起,跻身世界顶尖乐团行列。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

索尔蒂一生指挥作品无数,对演绎歌剧和交响乐都得心应手,特别是处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时,那种独特的精致音响和敏感的戏剧性。唱片工业黄金的二十世纪下半页,索尔蒂是最为高产的指挥家之一,留下优质唱片无数,其中1958年开始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制作的第一部录音室版《尼伯龙根的指环》被誉为录音史的里程碑。



图片


图片
图片

E小调第五交响曲


Symphony No. 5 in E minor, Op. 64

盖捷耶夫/维也纳爱乐乐团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盖捷耶夫(1953,)俄罗斯指挥家,生于莫斯科。盖捷耶夫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师从苏联指挥教育巨擘伊利亚·穆辛,学生时期凭借出众的能力在柏林赢得了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大赛。24岁时被迪米特里·特米尔卡诺夫任命为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助理指挥,在那里他用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完成了首次公开登台。1981年到1985年,他成为亚美尼亚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88年回到马林斯基剧院任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1996年,俄罗斯政府又将他的职位提升至剧院总指导(Overall Director),除了艺术范畴的工作,整个剧院都由他管理。他带领马林斯基剧院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巴登-巴登音乐节等国际舞台上演瓦格纳、普契尼德语、意大利语浪漫主义歌剧,并且作为客座指挥让俄罗斯浪漫主义歌剧登上欧美的舞台。1995-2015年,盖捷耶夫先后担任了鹿特丹爱乐乐团、大都会剧院和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和客座指挥,2015/16乐季起接替过世的洛林·马泽尔成为慕尼黑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盖捷耶夫专注于演绎所有体裁的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与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都是欣赏它们的上佳选择。



图片


图片
图片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

 卡伦齐斯/音乐永恒乐团

提奥多·卡伦齐斯(1972,)希腊裔俄罗斯指挥家、音乐家、演员。卡伦齐斯出生于雅典,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七岁开始学习小提琴。 年仅十二岁就进入雅典国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专业,十五岁开始随George Hadjinikos教授学习指挥和作曲。1990年,他创立了一支室内乐团,进行了四年的演出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指挥技艺需要再一次提升。1994年卡伦齐斯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伊利亚·穆辛继续学习。结束学习后,卡伦齐斯留在俄罗斯开始他的表演生涯。他加入了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与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Vladimir Spivakov)创作的“莫斯科维托罗斯”(Virtuosos of Moscow),并与莫斯科大剧院交响乐团一起参加了美国的一次大型巡演,之后成为新西伯利亚歌剧芭蕾舞剧院的首席指挥。2004年,他在新西伯利亚创立了音乐永恒乐团(MusicAeterna)和新西伯利亚室内合唱团,乐团从俄罗斯各大音乐学院和欧洲其他国家召集了几十位顶尖乐手,乐团驻扎在彼尔姆,一个只有90万居民的西伯利亚小城。魅力超凡的卡伦齐斯带领乐团走遍全球,无论在维也纳、柏林、汉堡、米兰、巴黎、伦敦,布鲁塞尔、赫尔辛基、里斯本、慕尼黑、阿姆斯特丹或马德里,音乐永恒乐团的任何演出永远一票难求。2011年,卡伦齐斯被西南德广播交响乐团(巴登-巴登&弗莱堡)任命为第一客座指挥。



图片


图片
图片

曼弗雷德交响曲


Manfred Symphony in B minor, Op. 58

 阿诗肯纳吉/爱乐乐团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吉(1937,)冰岛籍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阿什肯纳齐生于俄罗斯的下诺夫哥罗德市,六岁开始学习钢琴,显示出巨大的天赋,八岁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1955年,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苏俄钢琴学派巨匠列夫·奥博林学习。童年,阿什肯纳吉参加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二名,1956年又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大赛上夺冠。1962年参加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上,与英国钢琴家约翰·奥格登获并列一等奖。1963年,阿什肯纳吉和妻子以探亲的名义离开苏联,先到英国,1972年成为冰岛公民,并且工作重心开始转向指挥。1978年起,他分别在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和悉尼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