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行山笔记(3)

 Michael430 2021-05-06

本篇继续介绍香港的蕨类植物,包括金星蕨科和乌毛蕨科。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109. Parathelypteris angulariloba  钝角金星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基部一对羽片略缩短;叶背无橙色腺体,疏被针状毛;裂片近长方形,先端具钝棱角,得名钝角;孢子囊群生于叶脉中部。生于林下阴湿处。较少见。

Image

△ 叶片

Image

△ 羽片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0. 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金星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基部一对羽片不缩短或略缩短;叶背被橙红色腺体;裂片钝头或圆头;孢子囊群生于叶脉近顶端。常见,生于林下或路边潮湿处。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1. Parathelypteris hirsutipes  毛脚金星蕨
土生。叶柄基部密被针状长毛,得名毛脚;叶二回羽状,基部一对羽片不缩短;叶背具红紫色腺体,密被针状毛和平伏短毛;裂片圆头;孢子囊群生于叶脉中部。少见,生于林下潮湿处。

Image

△ 植株

Image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2. Metathelypteris adscendens  微毛凸轴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向基部多少变狭;羽片无柄,基部收缩,顶端渐尖,有时略呈尾状;叶背仅羽轴和主脉偶背短针毛,得名微毛;羽轴上面隆起,从不下陷成纵沟,得名凸轴。稀有,见于甲龙林径,香港新纪录。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3. Macrothelypteris torressiana  普通针毛蕨
土生。叶三回羽状,密被针状毛;孢子囊群小,圆形,囊群盖小而早落。常生于路旁等受干扰的生境。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4. Pseudocyclosorus ciliatus  溪边假毛蕨
石生。叶二回羽状,叶柄长;基部一对羽片略缩短,不变形;遍体均被白色针状毛;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下部,靠近主脉。生于山谷溪边,得名溪边。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Image

△ 羽片背面,示囊群盖

115. Pseudocyclosorus falcilobus  镰片假毛蕨
石生。叶二回羽状;下部多对羽片突然狭缩至线形或耳形;裂片深裂几达羽轴,彼此较疏离;叶轴、羽轴及主脉下面被针状刚毛;气囊体明显。生于溪边半开阳的潮湿处。少见,见于大帽山的石涧。

Image

△ 植株

Image

△ 叶轴和羽片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6. Pseudocyclosorus subochthodes  普通假毛蕨
石生。叶二回羽状;下部多对羽片突然缩小成耳形或瘤状;裂片深裂几达羽轴,彼此较靠近;叶轴、羽轴及主脉下面近光滑;气囊体不明显。生于溪边半开阳的潮湿处。稀有,见于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的溪谷上源。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7. Cyclosorus acuminatus  渐尖毛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先端尾状渐尖,坚纸质;基部羽片不缩短或略缩短。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路边。常见,见于大埔滘、河背水塘等地。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18. Cyclosorus aridus  干旱毛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草质,叶背具柠檬黄色腺体;下部6-10对羽片逐渐缩短,并变为耳形。生于林缘湿地。少见,见于大埔凤园附近。

Image

△ 叶片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Image

△ 下部羽片

 119. Cyclosorus dentatus  齿牙毛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叶背无腺体;下部2-3对羽片略缩短,不变形。生于疏林下、路边。常见,见于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大埔滘、城门水塘等地。

Image

△ 叶片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20. Cyclosorus heterocarpus  异果毛蕨
土生。植株较高大;叶二回羽状,下部多对羽片突然缩小成耳形,基部变为瘤状;中部羽片基部截形,先端长渐尖,羽裂至一半;叶背具柠檬黄色腺体。生于山谷溪边。较少见,见于大帽山、梧桐寨、坳背湾等地的溪谷下游。

Image

△ 叶片

Image

△ 下部羽片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21. Cyclosorus interruptus  毛蕨
湿生或水生。叶二回羽状,先端长渐尖,基部羽片不缩短;叶背具橙红色或深黄色腺体;裂片下部1-2对小脉不生孢子,使羽轴两侧各有一条不育带,因此又名间断毛蕨。生于近海滨的湿地或荒废水田。普遍。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22. Cyclosorus latipinnus  宽羽毛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先端尾状渐尖;下部2-3对羽片略缩短,基部一对常呈三角形。生于溪边或山谷潮湿处。常见,见于大埔滘、河背水塘、坳背湾等地。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23. Cyclosorus parasiticus  华南毛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先端尾状渐尖,基部羽片不缩短;叶背密被针状毛,具橙红色腺体。生于路边或其他受干扰生境。普遍。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和腺体

124. 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  红色新月蕨
土生。奇数一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群成熟时彼此分开或仅下部1-2对汇合。生于山谷溪边。常见,见于梧桐寨、大帽山等地。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25. Pronephrium megacuspe  微红新月蕨
土生。奇数一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群成熟时通常汇合成一行。生于山谷溪边。少见,见于梧桐寨、大帽山。根据观察,本种植株较红色新月蕨(P. lakhimpurense )矮小,羽片数量也较少;羽片较后者狭窄,质地也较厚。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26. Pronephrium simplex  单叶新月蕨
土生。单叶,二型;能育叶的叶柄远较不育叶高,孢子囊群成熟时满布叶背。生于林下或溪谷潮湿处。普遍。

Image

△ 植株

Image

△ 能育叶背面,示孢子囊群

127. Pronephrium triphylla  三羽新月蕨
土生。叶三出,二型或近二型;能育叶高于不育叶,孢子囊群成熟时伸长并成对汇合。生于林下或溪谷潮湿处。少见,见于河背水塘附近的林下,以及大刀屻沟谷边上。

Image

Image

△ 植株

Image

△ 能育叶背面,示孢子囊群

 
128. Dictyocline wilfordii  羽裂圣蕨
土生。叶一回深羽裂,基部羽片不分离;叶脉网状,孢子囊群着生于网脉上。生于近山顶溪边或林下。少见,见于大帽山、凤凰山等地。香港同一居群的不同叶片,有的浅裂而形似戟叶圣蕨(D. sagittifolia),有的下部深裂至分离而形似圣蕨(D. griffithii),但这两种叶片数量都较少,应该是羽裂圣蕨的形态变化叶片。

Image

△ 植株

Image

叶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乌毛蕨科  Blechnaceae

129. Blechnum orientale  乌毛蕨
土生。叶一回羽状;下部羽片突然缩小成耳形;孢子囊群长线形,紧贴主脉两侧。生于疏林及灌草丛中。普遍。

Image

△ 植株

Image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30. Brainea insignis  苏铁蕨

土生。根状茎木质、粗壮;叶一回羽状;叶脉沿主脉两侧各形成一行三角形至多角形网眼;孢子囊沿小脉着生,成熟时满布能育叶片叶背。生于疏林及灌草丛中。常见。

Image

△ 植株

Image

不育叶背面,示三角形网眼

Image

能育叶背面,示孢子囊群

131. Woodwardia japonica  狗脊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主脉及羽轴两侧的狭长网眼上。生于疏林、灌草丛或山谷溪边。普遍。

Image

△ 植株

Image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32. Woodwardia prolifera  珠芽狗脊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深裂;羽片基部极不对称;羽片上面常产生小芽胞,萌发之后落地长成新植株;孢子囊群新月形,着生于主脉两侧的狭长网眼上。生于林下潮湿处。少见,见于河背水塘附近,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有栽培。

Image

△ 叶片

Image

△ 裂片正面,示刚生出的芽胞

Image

△ 芽胞

Image

裂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33. Chieniopteris harlandii  崇澍蕨
土生。单叶、叶三出或羽状深裂,二型,能育叶较高大;孢子囊群成熟时汇合成连续的线形。生于山坡疏林或灌木丛。少见,见于大帽山、大东山等地。

Image

△ 羽状深裂的叶片

Image

△ 不同分裂程度的叶片

Image

能育叶背面,示孢子囊群

 134. Chieniopteris kempii  裂羽崇澍蕨
土生。叶二型,不育叶一至二回羽状,能育叶二至三回羽状;孢子囊群成熟时汇合成连续的线形。生于溪谷上源的林下。少见,见于大帽山。与内陆种群相比,大帽山的种群羽裂程度更高,能育叶深裂至三回羽状,十分美丽。

Image

△ 植株

Image

△ 羽片背面

Image

△ 裂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35. Stenochlaena palustris  光叶藤蕨
土生。攀援蕨类,一回羽状复叶,叶二型;不育叶阔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具锐锯齿;能育叶长线形,孢子囊群满布叶背。生于海岸边,攀援于树干上。稀有,见于米埔,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有栽培。

Image

△ 植株,示不育叶

Image

不育叶的羽片背面

Image

能育叶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