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9
来源:《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
作者:商雨青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教育局教研室 710400 这些都试图体现阅读中主体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正确的价值导向。我们只有明确这些教学目标,才能够将目标具体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比如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只有开放,才能搞活;只有平等,才能和谐。让师生共同亲历阅读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与升华。开放的课堂,不是形式上的自由主义,而是师生开放的全心、全情的平等对话,共同研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教师与学生和谐地进行交流,享受美丽语文,快乐语文。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思想智慧的火花,碰撞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和精神品质。 四、巩固迁移,在课外阅读理解中灵活运用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增厚语文功底,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形成一种无形的积累。这种无形积累是阅读经历的初级阶段,能对学生的人格、各方面修养起着良好的熏陶作用。但这种随意性、消遣性的积累,较难快速地深入学生的大脑,并通过大脑分析理解,化为自己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主渠道之一,语文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树立新课改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探究阅读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迈上新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