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随笔 | 朱鹤健:地理学实践体会(2)——现代地理学做什么?

 geoallan 2021-05-07

编者序

地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随着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地理学积淀就愈加丰厚,对地理知识的整合就更加系统,对地理学价值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对地理学未来发展就更有指导意义。本平台将分三期选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朱鹤健先生的地理研究随笔——现代地理学是什么、做什么、学什么?希望帮助青年学子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现代地理科学。

图片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朱鹤健 教授

把地理学分散的知识点和概念,经过归纳-梳理-整合,博取各家之长,构建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实践中应用,体验到地理学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性学科。倡导地理学特色研究模弍,在研究地理景象、机理的基础上,要把研究成果进一步提炼成宏观策略,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地理学存在的生命根基,这也是地理学交叉性所决定的。地理学者必须把握住地理学交叉性这一特点,蓄备地理学特色知识结构,挺身于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过程中发展地理学。

地理学有各种理论与独特研究方法,内容繁芜丛杂[1-3]。本文博取地理学各家之长,把本学科分散的知识点和概念,通过系统性整理,解答现代地理学是什么、做什么、学什么三个问题。答案可在农业实践中获得,包括15年的农业资源耦合利用研究和11年的长汀水土保持研究,尝到这一答案在农业实践所产生的实果。从实果中提炼出宏观决策又为相关管理部门所采纳,在生产上开花结果,凸显地理学魅力。所得体会写成《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教材,面向博士生讲授,并在2018年出版[4]。

现代地理学做什么:服务社会是地理学存在的生命根基,奉献策略


地理学既研究“地”又研究“理”。研究地,即研究区域某个时段内的地理景象;研究理,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手段揭示地理景象变化的机理, 探求自然规律。人类只有真正了解与认识到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景象,才谈得上保护生存环境,造福自己。但仅研究“地”“理”两项,不足体现地理学的交叉性学科特征,还必须在研究“地”“理”两项的基础上总结成宏观策略出手, 服务社会。而且其宏观策略是建立在微观究的基础上,所谓“微入宏出”,又有别于社会科学,凸显交叉学科特色。所以“地”“理”“宏”一体化的研究模式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特色的研究模式,也是夯实学科生命根基的必要。从近代地理学100 多年发展进程中看出:地理学一旦脱离社会需求,就走向衰落[8]。美国哈佛大学地理系因脱离社会需求,加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学术紛爭,终于1948年轰然倒闭, 随之引发其他院校一些地理系被取消。直至二十世纪后期,美国地理学加强社会联系,才重新被发现,被确定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而与自然科学与数学相比肩[9]。在这个大背景下,哈佛大学地理系于2006年又重新复活。所得教训是地理学只有与社会关联才能存在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许多地理学者把自己研究成果总结成各式策略,奉献社会,成为各级政府决策部门的思想库和专家库的重要成员,在社会发声,赢得社会认同[10,11]。地理学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挺立在国人面前,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问题的利噐。钱学森在1987年正式提出把地理科学列为现代科学技术十大部门之一,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处于同等地位[12]。这说明了地理学研究不仅要把握国际前沿,更应紧密结合国家需求,解决本土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了解和认同地理学。黄秉维把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环境变化相结合,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情况下,我国自然地带的推移变化,并由此提出农业与能源利用应采取的积极对策[13]。这正是“地”“理”“宏”一体化研究模式的典范。我们长汀水土保持研究中实施“地”“理”“宏”一体化的研究模式, 不仅探悉生态恢复规律,而且提出 “三个策略”“三个转变”“三个突破”的战略建议。这些战略建议在学术期刊发表[14],又在2012年水利部召开的“总结推广长汀水土保持经验座谈会”上交流,引起与会者的重视,会场气氛反响热烈,在众多水土保持专家群中,地理学思维备受赞誉,彰显地理学的魅力。会后,福建省水利厅发文称:“朱鹤健教授的发言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陈雷部长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水保系统的参会代表对其发言给予高度评价”,“所提的要尽快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观念、策略、技术措施上的三个转变和今后具体工作的建议在今年我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已被采纳”。正因这些战略建议引发社会关注,随之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我们水土保持研究才得以持续至今达21年之久。这佐证了“地”“理”“宏”一体化研究模式的效力。现在所见一些地理学研究报告,起自“地”,而止于“理”,缺失把研究成果进一步提炼成宏观策略,服务社会这一环节, 自诩纯自然科学,其结果断了通向社会之路。推行这一模式的阻力之一是只求探理不做献策的研究报告更容易登上高级期刊,这个诱惑使人无心过问献策出手,以致社会的影响力及显示度下降了,并诱发地理学危机。陆大道指出我国地理学面临的危机:我国地理科学在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力及显示度下降了。学术界对于地理学这门学科的认同感也在下降。一些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学者,能不用地理科学学科名称的也就不用了。他们甚至将自己从事几十年研究的学科和领域的名字都改掉了,转而加盟到更加有诱惑力的学科队伍[15]。由此看来,讲究“地”“理”“策”一体化的研究模式,强调献策出手,服务社会,不仅夯实地理学生命根基的要求,也是端正地理学者研究思想的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国土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需求,任何单一学科解决这些问题都显得单薄无力,唯独地理学胜任有余,正是地理学独显身手之好机遇。因此地理学必须倡导“地”“理”“宏”一体化的研究模式。增强社会的影响力,夯实地理学的生命根基;做到既服务大局,又发展地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