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死亡之谜

 昵称cVZ45YVi 2021-05-07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宋】王安石

隋末时期,由于战争不断,我国的人口锐减,而李世民常年征战,所以深知百姓的疾苦,他非常的希望国家强盛起来,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因此,李世民登基以后,时常叮嘱自己要克制,广泛听取群臣的谏言,所以开创出了“贞观之治”。

隋朝末期,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由于肆意消耗国力,并且四处征伐,国家的生产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致使得民不聊生,最后才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并且迅速的占领了长安,拥立王杨侑为帝 ,他也进封唐王。

公元618年,李渊逼迫王杨侑禅位,随后李渊称帝,并建立了唐朝。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率部四处征伐,先后平定了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以及统一,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所以也有了不小的野心。

李渊早年的时候,曾答应过李世民,只要唐朝建立起来以后,他就会立李世民为太子。不过,李渊在建立唐朝之后,将这件事情给忘得一干二净,并且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再加上李渊他忧愁寡断,使得诸子兵戎相见。

李渊晚年的时候,由于他对于太子这件事情,始终都没能给出让众人满意的答复,再朝堂的上的大臣,一个个也是见风使舵之人。因此,李建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曾下毒谋害李世民,而李世民则对李建成等人,也是欲杀之而后快。

公元626年,在长安城发生了一起事件,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心里清楚,如果李建成登基做了皇帝,第一个除掉的人就会是自己,于是他选择先下手为强,率先解决了李建成,李元吉也因此被诛杀,并且李世民还将两人从宗籍中除名。

同年,李渊觉得这场闹剧差不多该收场了,于是决定禅让皇位,李世民由此成了唐朝的第个皇帝。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经常用隋朝的灭亡来警示自己,于是他积极的听取群臣的进谏,并且非常的关心农事,使得朝政清廉,百姓也得到了休养,国家因此而变得繁华起来。

群臣当中,有个叫魏征的人,他曾是一个降将,但是李世民唯才是举,因此不计较出身,也不问恩怨。魏征被李世民重用以后,他时常向李世民直谏,前后有谏言两百多次,但是李世民耐着性子,大多数的谏言都被采纳了。

公元643年,魏征逝世以后,李世民伤心不已,曾这样评价过魏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可见,李世民对于群臣是多么的爱惜,并且知人善任,才能够开创出被后世赞誉的“贞观之治”来。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在51岁的时候,因病逝世。但是却并没有详细记载,李世民是得了什么病,然后具体是怎样去世的,这是因为李世民的死法太古怪了,因此史官也无法下笔。如果据实记载,李世民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被后世贻笑大方,所以他的死因成了一个谜。

不过,据相关记载,李世民早年的时候,因为四处征伐,所以他的身上落下了病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病情也越来越重。李世民为求长生不老,然后吃了天竺的长生药,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而亡。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炼丹术一说,主要以矿物质为主,制作成一种合成药物,也就是所谓的丹药,并期翼其能够使人延年益寿。炼丹术最早出现在道教,随后得到了后世的发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据东汉时期的《周易参同契》记载,魏伯阳使用阴阳说来论述,到了东晋的时候,葛洪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写了一本《抱朴子》,里面还详细的介绍了丹药的种类。不过,在古代大部分的丹药,基本上都是由重金属和矿物质组成,因此并没有延年益寿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