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茶问易  师卦第七

 知足知道 2021-05-07
(2012-06-12 07:41:13)


    7.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注】

    《师》之兴由有争也,所以次《讼》也。为卦坤上坎下,以二体言之,地中有水,为众聚之象。以二卦之义言之,内险外顺,险道而以顺行,师之义也。以爻言之,一阳而为众阴之主,统众之象也。比以一阳为众
阴之主而在上,君之象也。《师》以一阳为众阴之主而在下,将帅之象也。2

   “师”,兵众也。下坎上坤,坎险坤顺,坎水坤地,古者寓兵于农,伏至险于大顺,藏不测于至静之中,又卦唯九二一阳居下卦之中,为将之象。上下五阴顺而从之,为众之象。九二以刚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为人君命,将出师之象,故其卦之名曰《师》。“丈人”,长老之称。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无咎”。戒占者亦必如是也。1

    “律”,法也。“否臧”,谓不善也。晁氏曰:否字先儒多作不,是也。在卦之初,为《师》之始,出师之道,当谨其始,以律则吉,不臧则凶,戒占者当谨始而守法也。 1 
   胡氏炳文曰:初六才柔,故有否臧之戒。然以律不言吉,否臧则言凶者,律令谨严,出师之常,其胜负犹未可知也,故不言吉。出而失律,凶立见矣。3

    《师》卦唯九二一阳为众阴所归,五居君位,是其正应,二乃师之主,专制其事者也。居下而专制其事,唯在师则可。自古命将,阃外之事,得专制之。在师专制而得中道,故“吉”而“无咎”。盖恃专则失为下之道,不专则无成功之理,故得中为吉。凡《师》之道,威和并至则吉也。既处之尽其善,则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锡宠命至于三也。凡事至于三者,极也。六五在上,既专倚任,复厚其宠数。盖礼不称,则威不重而下不信也。它卦九二为六五所任者有矣,唯《师》专主其事而为众阴所归,故其义最大。人臣之道,于事无所敢专,唯阃外之事,则专制之。虽制之在己,然因师之力而能致者,皆君所与而职当为也。2

   九二在下,为众阴所归,而有刚中之德,上应于五,而为所宠任,故其象占如此。1 

   孔氏颖达曰:承上之宠,为《师》之主,任大役重,无功则凶,故“吉”乃“无咎”。”。“王三锡命”者,以其有功,故王三加锡命。3

    “舆尸”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以阴居阳,才弱志刚,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1

   三居下卦之上,居位当任者也。不唯其才阴柔不中正,师旅之事,任当专一,二既以刚中之才,为上信倚,必专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众人主之,凶之道也。“舆尸”,众主也,盖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发此义,军旅之事,任不专一,覆败必矣。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32

   《史记·文帝纪》左贤右戚。《注》韦昭曰:左犹高,右犹下也。……又吉尚左。《礼·檀弓》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12

   次,舍也。震为左,故曰左次。古人尚右,左次则退也。4

   师之进,以强勇也。四以柔居阴,非能进而克捷者也。知不能进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进退,乃所当也,故“无咎”。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师之常也。唯取其退之得宜,不论其才之能否也。度不能胜,而完师以退,愈于覆败远矣。可进而退,乃为咎也。《易》之发此义以示后世,其仁深矣。2

    五君位,兴《师》之主也,故言兴师任将之道。师之兴,必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为生民之害,不可怀来,然后奉辞以诛之。若禽兽入于田中,侵害稼穑,于义宜猎取,则猎取之。如此而动,乃得“无咎”。若轻动以毒天下,其咎大矣。“执言”,奉辞也,明其罪而讨之也。若秦皇汉武,皆穷山林以索禽兽者也,非“田有禽”也。任将授师之道,当以长子帅师。二在下而为师之主,“长子”也,若以弟子众主之,则所为虽正亦凶也。“弟子”,凡非长者也。自古任将不专而致覆败者,如晋荀林父邲之战,唐郭子仪相州之败是也。2

   问;《易》爻取义,如《师》之五“长子帅师”,乃是本爻有此象,又却说“弟子舆尸”,何也?曰:此假设之辞也,言若“弟子舆尸”则“凶”矣。问:此例恐与“家人嗃嗃”而继以“妇子嘻嘻”同。曰:然。5

   蒋氏悌生曰:“舆尸”,《程传》训众主,朱《义》训挠败。但训作众主,则与“长子帅师”为反对,其义尤切。禽在山林,固无事于猎取,今入于田,则害我禾稼,畋而执之宜也。“长子帅师”可也。又使弟子众主之,是自取凶咎也。3

    上,《师》之终也,功之成也,大君以爵命赏有功也。“开国”,封之为诸侯也。“承家”,以为卿大夫也。“承”,受也。小人者虽有功,不可用也,故戒使勿用。师旅之兴,成功非一道,不必皆君子也,故戒以小人有功不可用也,赏之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国家而为政也。小人平时,易致骄盈,况挟其功乎?汉之英彭所以亡也,圣人之深虑远戒也。此专言师终之义,不取爻义,盖以其大者。若以爻言,则六以柔居顺之极,师既终而在无位之地,善处而无咎者也。2

   赵氏汝楳曰:知勇之人,不能皆全材,用于戎行,有将帅节制于上,未见其害。今为国为家,有民人,有社稷,则不可属之小人。3

     胡氏炳文曰:初,《师》之始,故纪其出师而有律,上,《师》之终,故纪其还师而赏功,六爻中,将兵将将,伐罪赏功,靡所不载。末曰“小人勿用”,则又戒辞也。虽然,亦在于谨其始焉耳。曰“丈人”,曰“长子”,用以行师者得其人。及其“开国承家”,自不至于用小人矣。(3)

   【译】

   师,出师应当持守正固,主帅应当德高望重,这样可得吉祥,必无咎害。

   兵众出动应当以纪律约束,不善则凶。

   统帅兵众,以中道为吉,没有咎害,因此,大王多次赐命嘉奖。

   统帅兵众如果令出不一,凶。

   统帅兵众退驻左边高地,没有咎害。

   禽在田中,宜于捕捉,没有咎害。德高望重的长者统帅兵众,其他人又来乱发号令,坚持的结果就是凶。

   大王发布号令,(对战争中有功之人,)大者使有其国,小者使有其家。(但与打仗不同,经国治邦的时候)不可重用小人。

   【记】

   文字的训诂在《周易》的阅读和理解中有特殊的意义。

   以“贞”字为例。

   《说文解字》: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

   《商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疏》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

   师卦的卦辞是:“师,贞,丈人吉,无咎。”这里的“贞”字于是就有两解:一是占卜,二是正或正固。

   如果按第一种解释,卦辞就可以翻译为:“占问率师之人,吉,无灾。”20如果按第二种解释,卦辞就可翻译为:“守持正固,贤明长者统兵可获吉祥,必无咎害。”33

    两种理解只有角度不同,没有对错之分。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从成书来讲,《周易》并非成书于一人之手,也并非成书于一个时代,文字古涩而符号特征明显。因此,对现代人来讲,虽名为“易”而实不易读。张舜徽先生在《初学求书简目》中有一段话说得明了:“下笔为文,可用今字今义,阅读书籍,必识古字古义。士而有志习本国文史,则日接于目者,皆古书也。苟不识其文字,何由通其语意?故读书必以识字为先。古人称文字学为“小学”,意即在此,谓幼童入学,首在识字也。文字有形、有音、有义,分之则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合之则可统于一。”我们缺的就是这个“小学”的功夫。

其次,从《周易》作为符号文本(Text)的角度来看,其意义的多向性本身就是其存在的特征。这一点,与西方围绕对《圣经》的解释,最终产生哲学解释学的情形有些类似。海德格尔有一段有点拗口、但却说得很清楚的话:“现象学描述的方法上的意义就是解释。此在现象学的logos具有hermeneuein的性质。通过解释,存在的本真意义与此在本己存在的基本结构就向居于此在本身的存在之领悟宣告出来。此在的现象学就是解释学。”(34)在这里,解释学完成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向”。这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以来西方哲学传统的集体“转向”和“妥协”。

中国的“易学”素有“两派六宗”之说,有的时候形同水火。个人理解,中国人的“折中”和西方人的“转向”还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值得中国搞“易学”的人好好参悟。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注】

此以卦体释师贞之义。“以”,谓能左右之也。一阳在下之中,而五阴皆为所以也。能以众正,则王者之师矣。(1)

彼不正而此正,正也,非众正也。彼之与皆不正,而此之与皆正,众正也。(9)

又以卦体卦德释“丈人吉无咎”之义。 “刚中”,谓九二。“应”,谓六五应之。“行险”,谓行危道。“顺”,谓顺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师旅之兴,不无害于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悦而从之也。(1)

胡氏炳文曰:“毒”之一字,见得王者之师,不得已而用之。如毒药之攻病,非有沈疴坚症,不轻用也,其指深矣。(3)

又治也。《易·师卦》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注》王云:毒,役也。马云:治也。《庄子·人间世》无门无毒。《注》毒,亦训治。(12)

【译】

《彖传》说:师指部从很多。贞指正固。能够使多数人持守正固,则可以王天下。九二刚中而得九五正应,行危道而能顺人心,以此之道来攻伐天下,百姓服从,结果吉祥,何来咎害!

【记】

“师,贞”,讲的是师出有名;“丈人吉”,讲的是将帅的选择;“师出以律”,讲的是军纪的重要;“在师中吉”,讲的是统兵之道;“王三锡命”,讲的是用人不疑;“师或舆尸”,说的是军令统一;“师左次”,讲的是行军布阵;“田有禽,利执言”,讲的是机不可失;“开国承家”,讲的是论功行赏;“小人勿用”,实际上是讲特殊时期(战时)的用人之道。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注】

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能养民则可以得众矣。1

陈氏琛曰:地中有水,犹民中有兵,非《师》之象乎。君子观《师》之象,必容保其民,必畜其兵众焉。盖田以民分,兵以赋出,故当无事之时,必制田里,教树畜,使比闾族党州乡之民,无不各得其养,民既有养,则所谓伍两卒旅军师之众,以为他日折冲御侮之用者,皆畜于此矣,苟平时诲之无其方,则缓急谁复为之用哉。3

邱氏富国曰:王者用兵非得已,嗜杀岂其本心,故三锡之命,唯在于怀绥万邦而已。3

谷氏家杰曰:不曰威而曰怀,见王者用师之本心。3

杨氏简曰:行师之法,权归一将,使众主之,凶之道也。众所不一,必无成功,九二既作帅,六三居二之上,有权不归一之象。3

杨氏时曰:师以右为主,常也。左次则失常矣,然四以柔顺之资,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退而左次,未为失常也。3

“以中行”,是九二居中也,“使不当”,谓六三失位也。6

杨氏简曰:师之终功成,大君有命,所以赏功也。正功,言赏必当功,不可差失也。开国承家之始,其初不可用小人也,于此始言“勿用”者,因此赏功,原其始也,用小人为将帅,幸而成功,则难于不赏,使之开国承家,则害及民,必乱邦也,去一害民者,又用一害民者,以乱易乱,必不可。3

胡氏炳文曰:“王三锡命”,命于行师之始,“大君有命”,命于行师之终,怀邦乱邦,“丈人”“小人”之所以分,此固圣人之所深虑远戒也。3

【译】

《象传》说:地中有水,象征兵众。君子因此容保其民,畜聚其众。

兵众出动应当以纪律约束”,纪律缺失,必有凶险。

统帅兵众,以中道为吉”,说明九二承九五之王宠;“大王多次赐命嘉奖”,说明大王有寄怀万邦之志。

统帅兵众如果令出不一”,说明结果将毫无功业。

统帅兵众退驻左边高地,没有咎害”,说明未失用兵常道。

德高望重的长者统帅兵众”,说明九二行中道;“其他人来乱发号令”,说明用人不当。

大王发布号令”,是为了定功行赏;“不可重用小人”,因为和平时期重用小人必将祸乱邦国。 

【记】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1、战争目的。

杰弗里·帕克有一句名言:“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战争方式。”35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原因在于: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战争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区别,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是目的上。与此相反,中国人一般不喜欢这么审视战争的目的,尤其是对自己参与过的战争。

希腊史家这么认识雅典对波斯人的战争:“反抗波斯的时候,雅典就不是为了希腊自由而战,雅典所希望的是以雅典帝国取而代之。”36金融史家这么描述古罗马的辉煌:“罗马公民服兵役,并非有先进的社会责任意识,战争是古罗马公民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只有战士才能发财。因为,罗马人发家致富的途径比较特殊----抢劫。在战士的脑子里,战争就是发财。……一个民族,以抢劫为生也不少见,少见的是数百年如一日,一个庞大的国家代代以抢劫为经济支柱。古罗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37

中国人谈战争目的,往往从“王道”入手,讲究所谓“师贞”和“众正”。“为民御寇,为中国攘狄,为天下除残去兵不可也。兴师以其道,帅师以其人。”9这是“师贞”;“八百诸侯、三千臣心皆欲伐纣,则伐纣非武王;诸侯王皆欲击楚之弑义帝者,则击楚非高帝。”9这是“众正”。

在此,对战争目的的不同理解,直接导致了战争原则的差异。“无论是通过战斗、围攻、还是消耗,西方战略压倒一切的首要目标几乎都是彻底击败和摧毁敌军,这与其它国家完全相反。”35“直接歼灭敌人武装力量必须被置于首先考虑的位置”,因为,“摧毁敌人的战斗力是凌驾于一切目标之上的作战原则。”38对此,中国人的看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39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

简单讲,“侵略----'武力掠夺----'西方的崛起中扮演了中心角色。”35

2、变革

军事技术的变革与提高之于战争的极其重要性已经没有必要再议。这里提两点。

第一,纪律的重要性。《周易·师卦》明确提出“师出以律,否臧凶。”《剑桥战争史》也提到:“西方一直把军事纪律视为将分散的个体转化为统一的作战整体中的组成部分所仰赖的首要手段。而没有过分强调血缘关系、宗教或爱国主义的作用。”原因在于,在战争双方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纪律是将数量劣势转换为质量优势的主要手段。从而从根本上摆脱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传统人员组织模式。

第二,战争形式。其中“高边疆”和“金融战”是两个比较招人眼球的提法。

“高边疆”一词最早出自美国物理学家Gerard Kitchen O'Neill的著作The High Frontier: Human Colonies in Space.

1980年,由美国总统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前美国安全委员会特种计划室主任丹尼尔·格雷厄姆正式提出,并组建了“高边疆”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包括30多位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空间技术专家和战略家。1982年,《高边疆研究报告》出炉:“纵观人类历史,那些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的民族,总能获得巨大的战略利益”。“那些在空间领域里显得突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将赢得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

至于“金融战”,举几个真实的例子。有一次,欧洲最著名的金融家族创始人梅耶·罗斯才尔德的夫人告诉那位前来找她的忧心忡忡的邻居:“不会发生战争的----因为我的儿子们不会为此出钱!”40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588年,在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海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舰队之间,上演了异国版的“赤壁大战”。事实上,“备战期间,伊丽莎白的反应不是集结海军,而是要求英国商人把西班牙王室的汇票收集起来,然后在同一时间兑付。这么干是有道理的,因为英国海军实在无须集结,总共只有34艘战舰,集结起来只能给无敌舰队当靶子。”37

时至今日,战争目的之于部分国家之迫切;内部纪律之于国内调整之匮乏;战争形式之于普通民众之生疏,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原因很简单“今天,或好或坏,它(指武力掠夺)仍然在世界上维持着其支配地位,没有它,'西方的崛起’是不可能的。”----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可不是这么说的!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