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努力,你的未来永远只是梦

 引水思源 2021-05-07

他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却拥有了7项专利、5篇SCI一区的论文、校长奖章、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他就是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2014级材料化工类专业本科生陈嘉伟。不久前,他刚刚获得直博资格,科技作品入选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同学们称为学霸、科研达人的陈嘉伟,大一时曾经被学业警示。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陈嘉伟,显得有些懵懂。这是一个和中学时代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大部分时间靠自主、自觉去学习,大一的时候他有点无所适从。他开始放松自己,觉得混张大学文凭,将来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就行了。没把握好课堂的他,总是考前临时抱佛脚,但有些基础知识并不是靠突击就能掌握的,在实验班众多优秀的同学里,大一学年总成绩排名中,陈嘉伟倒数第二,因此收到了院里的学业警示。

一天,学院领导找他谈话。陈嘉伟以为会被训得一塌胡涂,没想到院领导只说了一句话:“同学,勿忘初心。你还有好多未完成的梦想,你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不努力,你的未来永远只是梦。”一语惊心,他回到宿舍后开始反思,自己最初的梦想都丢哪去了?陈嘉伟知道,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只要振作起来,倒数第二名又如何。他开始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在心态和学习方法上有问题。大二伊始,他为自己定下4个目标:在毕业前拿下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院长奖章和校长奖章。

人都是逼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能。为了打好基础,陈嘉伟抓住每一节课的课堂时间,他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为了更好锻炼自己实践能力,他申请加入了学校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曾海波教授团队。从此以后,他开始过起了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他加入班里学霸组建的学习小组,虚心向学霸们学习,相互鼓励和帮助。他制订一张计划表,按照计划表来严格执行,注重效率,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

渐渐地,陈嘉伟的成绩上有了质的飞跃,在科研上更是努力追求极致。进入曾海波教授实验室后,他就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新型材料量子点的研究上。他从看资料开始接触专业知识,跟着学长学姐做实验,慢慢地自己也能够在实验室独当一面。在一次次大胆假设小心验证后,陈嘉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硕果,分别在SCI投稿难度和影响力最大、各领域最顶尖的一区发表论文5篇,在三区发表论文1篇。陈嘉伟在大三科研项目答辩时,提交的报告足足有80页。当时老师看到他的报告时就说,你是来参加博士答辩的吧,最终他以94.4的成绩获得全院最高分。

2016年10月,陈嘉伟决定参加挑战杯。日韩在显示行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但陈嘉伟觉得我们的创业项目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QLED显示屏在显示效果以及成本等方面上优于日韩的OLED,一旦项目成功就有望打破日韩的垄断。可是项目最初只有他一人,由于陈嘉伟信心满满地坚持,让其他专业的优秀同学看到了希望,最终形成6人的团队。经过学院、学校、江苏省以及全国的层层选拔,历时一年时间,陈嘉伟团队最终取得了决赛的入场券,他比赛的文件夹里也累积了大大小小1000余份文件。

大一之后的寒暑假,陈嘉伟都是在学校度过,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大三,陈嘉伟的绩点提升到3.9,成绩排名全院第一,他定下的目标也在大四上学期基本实现。学渣终于逆袭成功,成为同学眼中的学霸、科研达人。现在,学校里的学弟学妹都爱来请教他,当然也会好奇地问他如何从一个差等生逆袭成为学霸的?陈嘉伟诚恳地告诉学弟学妹们说:“懒惰,就是你通往理想的最大绊脚石。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就像老师说的那样:不努力,你的未来永远只是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