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迷障之“状与智”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21-05-07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黄帝第二15总第037篇

我们把大量时间、心思和资源,用在装饰外表,对外策划、运作、拓展、公关上,很少向内修炼素质、凝聚能量,常常是既累又烦还迷茫。外表和内心,到底哪个更重要、更可靠、更需要修炼呢?



列子说:外表不同而智慧可能相同,智慧不同而外表可能相同。圣人选取智慧相同,而忽略外表相同。众人亲近外表相同的,而疏远智慧相同的。外表与自己相同的,就亲近而喜爱它;外表与自己不同的,就疏远而害怕它。

有七尺长的身躯,手与脚相分别,头上披着头发,嘴里长着牙齿,能站立且快步行走的,称为人;而人未必没有禽兽之心。虽然人有禽兽之心,我们依然凭着外表相同而去亲近。身上张着翅膀,头上长着犄角,龇着牙齿张着脚爪,抬着头飞或低着头跑,称为禽兽;而禽兽未必没有人的善心。虽然禽兽也有人的善心,我们依然凭借外表异样而疏远它。

疱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头虎鼻,他们虽有与人不同的外表,却有大圣人的品德。夏桀、殷纣、鲁桓公、楚穆王,外貌与七窍都跟人相同,却有禽兽之心。众人依据他们外表与人同样,而要求他们体现出至高智慧,未能达到。



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战,帅领熊、罴、狼、豹、貙、虎作为前驱,鵰、鹖、鹰、鸢作为旗帜,这是用智力驱使禽兽的例子。尧指派夔主管典乐,敲击磬石,各种野兽跟着舞蹈;萧韶乐曲奏成声律,凤凰也飞来朝贺,这是用声律招引禽兽的例子。那么禽兽的心,与人有什么不同呢?因为它们的形状、声音与人不同,而不知道与它们接近的方法。

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达,所以能够引导并驱使它们。禽兽的智能有自然与人相同的,都想要保养生命,这方面也不比人的智能低。它们雌雄相互结对,母子相互亲爱;避开平地,依托险峻自保;逃离寒冷,接近温暖;居住时结成群,出行时形成列;幼小者住在里面,强壮者住在外面;饮水时互相带携,吃食时鸣叫同群。上古的时候,它们就与人类一同居住,一起出行。直到有帝王之时,才被惊吓而散乱了。到了衰乱的末世,便隐藏逃窜,以避免祸害。当今东方的介氏之国,其国人能透彻解懂六畜的语言,大概是靠独到智慧才达到的。



上上古的神圣之人,对万物的情志状态全都明白,对异类的语言声音全都了解。把它们会合聚集起来,对它们进行训练教授,像对待人民一样。因此先交会鬼神妖怪,然后通达八方人民,最后聚集禽兽鸟虫,说凡有血气的物类,心智相差都不太远。神圣之人知道是这样,所以他们所教授训练物类没有被遗漏的。

故事告诉我们:禽兽虽然外表丑陋,却没有邪恶心。人虽然体貌端庄,却有的丢掉本心、诚心,表现出邪恶心。所以,我们不能凭外表看人待物。

古代圣人完全懂得禽兽的性情,率领禽兽打仗,教授禽兽生活技术,与禽兽一起生活。禽兽的保命措施,甚至比人类还仔细周全,介氏国人懂禽兽语言等等。为什么?因为无论禽兽还是人,其根本区别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在于初心何在,诚心大小,良心多少。


原来,禽兽是被凶恶的,是人类道德退化的结果。因为人类丢了良心,变得邪恶,威胁到了禽兽,才引发了禽兽的兽性,却反过来认为禽兽是凶恶的。我们要还原这个真相,不能嫁祸于禽兽。夏桀、殷纣、鲁桓公、楚穆王等,难道不比禽兽更凶恶、邪恶吗?所以,我们不要只注重外表,而应该更重视内心,更注重内心修炼,从而回归自己的本心、诚心。

故事最后说:古代圣人“所教授训练的物类没有被遗漏的”。禽兽尚且如此,难道高于禽兽的我们,还会找不到自己的本心诚心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