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照耀中国》:献礼剧里的“新人”

 网视洞察 2021-05-07

网视导读:恰逢,随着距离七月一日越来越近,各种献礼剧陆续上映。在《觉醒年代》为主旋律的口碑和讨论度打开局面后,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理想照耀中国》在五四青年节当天卡点上线。

本剧共40集,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团结和引领中国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

这样的单元式献礼剧,按照以往大众认知的刻板印象,在电视剧市场属于先天不足的选手。但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76天时间,辗转28城的上万名演职人员没有白费心血。

主创们并非像往常一样程序化完成命题作文,而是在中视频的体量里尽可能地将现实主义和对艺术审美的追求进行了探索式融合。这样的尝试对市场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种良性的表达。


献礼散文集

以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长来演绎一段历史洪流中的风起云涌,对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主创团队是一种考验。不过,前几集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主创们对创作形式的取舍原则,面对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即更多地选择挖掘演绎不为人熟知的情节,对不熟悉的人物则集中展现其高光时刻。以大量的留白代替连贯紧凑的叙事,同时以丰富的意象,流畅的视听语言取代密集的对白来描摹背景讲述故事。

开篇《真理的味道》背景设置为《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问世前后,以近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陈望道为主视角展开。

不同于一般的线性叙事,本篇循着主人公陈望道内心变化的节奏,以闪回、蒙太奇等手法记录真理诞生过程的重要节点。没有多余的台词,只是以旁观者的视角通过几个典型人物的经历冷静呈现当时的社会面貌。

如从爱国青年们的激辩中透露救国思潮的混乱迷茫;从被宗族礼法吃干抹净的底层妇女看清封建社会的腐朽;在完全失去信念的旧式儒生焚书中参悟“往圣绝学”救不了中国。

最终主人公看清了自己心中的“道”,通过翻译《共产党宣言》找到了救国图存的唯一良药。

作为系列的开头,《真理的味道》以凝练的叙事手法,诗化的镜头语言成功以散文诗风格重新演绎出了那段历史,为后续的剧集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篇《守护》延续了这一风格,摘取烈士张人亚与父亲张爵谦守护《共产党宣言》早期译本等珍贵史料二十余年的历史故事进行了戏剧化演绎。第三篇《磊磊的勋章》则笔锋一转来到现代,讲述了为奥运健儿付出良多的金牌陪练刘磊磊的经历。

从前三集的内容不难看出,《理想照耀中国》将是一部主题统一而审美各异的“盲盒”短剧集,其丰富的风格呈现和表现手法不仅在影视市场是一种探索式的尝试,也将给观众带来惊喜。


献礼剧的探索

集体创作的模式在近些年的主旋律影视市场上屡见不鲜,而宏大叙事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影视作品并不好掌握火候。尽管这种类型的作品在市场淬炼多年后,在逐步实现对年轻人的关照,并在内容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随之而来的是年轻观众对此类作品要求上的水涨船高。

珠玉在前,加上年轻观众们对教条式价值观灌输的反感,《理想照耀中国》要想破题,不得不基于受众的定位,针对剧集的体裁、叙事和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挖掘甚至建立新标准。

在长短视频战况正酣的当下,《理想照耀中国》选择中视频作为主要创作标准,可以说是一种符合潮流的大胆尝试,在契合年轻人的习惯同时囿于体量而不得不令故事更加简练精悍,也在客观上令剧集内容更加丰富扎实。

而这些正是有了之前的各种同类作品的积累和市场反馈,才得以在探索年轻态表达的主题中出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众对重大历史的认知大多来自网络舆论,主旋律的创作也由于经历过长时间的照本宣科阶段,而不受年轻观众的青睐。《理想照耀中国》在主旋律的框架下进行的“先锋”式探索值得鼓励,在未来的市场上,新鲜的剧作模式以及审美风格势必会成为潮流为主旋律注入新鲜血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