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时节雨:​赵家渠的前世今生(上)

 文艺朝歌 2021-05-08

赵家渠的前世今生(上)
文/田园时节雨

过去赵家渠,今日沫水园,短短数三二载,旧貌换新颜。
          
看到了今天的沫水园,让我想起了从前的赵家渠。时过境迁,赵家渠的前世今生,无一不在向人们展示出古城朝歌魅力淇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7年以前,赵家渠原是流经桥盟村北,再经赵沟村内二道街的一条季节河。其上游并无水源,每当夏季来临,雨量充沛,连绵不断的大雨,来自于淇县西部太行山大石岩、赵庄和凉水泉一带,造成山洪暴发,滚滚下泄,流经赵沟村二道街的河道,以及当时的京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前)铁路桥下,由于原桥墩低矮,过洪能力很弱,根本承受不了猛兽般洪水的洗礼与挑战。桥盟村西北一公里处常常被洪水溢漫,村子里低处常常被洪水淹没。
 

       
当时上游还没有红卫水库,上游洪水一泻无拦,洪水流经处,比比成汪洋。洪水所到之处,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房子,淹没了庄稼。由于我县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桥盟村、赵沟村及其县城向东向南的地方,常常遭遇水患,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桥盟村遭受洪水泛滥之害的同时,距南不远的淇县粮库、煤炭公司等,也深受其害,使国家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
          
更有甚者的是,由于京汉铁路桥路基低,桥梁低,所以夏季一发洪水,就淹没了铁路,淹没了桥梁,给火车正常行驶带来巨大威胁,常常被迫中断行驶。
     

  
1957年,为了提高铁路运力,郑州铁路局决定对介于桥盟村与赵沟村之间的铁路桥,进行提升改造,加高桥墩,加高路基,对经于赵沟村的赵家渠进行向南改道,使其泄洪能力大大提高,也经受了巨大洪水的考验。为了保护桥盟村及其到淇县火车站几里长的铁路路基不受损害,郑州铁路局不惜巨额投资,在桥盟村北至黑龙庄南地几里长的路段,筑起了一道数米高的防洪大堤,并用火车从新乡北站的璐王坟山上运来相当巨大量的石头,对河堤易受洪水冲刷的北坡进行了漫坡硬化,工程是相当大的。
          
郑州铁路局对铁路大桥的改造加高加固,以及对铁路路基的加高、桥盟防洪大堤的修筑,使赵家渠河道开阔了,河床泄洪顺畅了,确保了铁路大动脉运输万无一失。不仅保护了铁路安全,也使得桥盟村、赵沟村及其以南的淇县城、火车站,从根本上杜绝了山洪造成的危害。
   

    
1957年10年15日,素有"长江第一桥"之称的武汉长江公铁两用大桥胜利建成并正式通车,火车从北京一路南下直达广州,才真正结束了京汉铁路的称法,改称京广铁路。1963年夏季,豫北发生了罕见的洪涝水灾,京广铁路赵家渠段,在洪水几乎快要淹没桥梁的情况下,也丝毫没有影响大动脉的正常通行。
       
(写于2021年5月6日,图片选自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