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必备神器、最好的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汇总

 千山小草 2021-05-08

高考必备神器、最好的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汇总

整理:非雪

一、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人物形象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

6.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9.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

二、景物所营造的意境常见特点(景物形象)

意境特点

举 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萧疏凄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意象(物象特点)

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诗歌语言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别

词 类

解 说

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

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

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形容词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烟直,河落日圆。”

描写茫茫沙漠,“”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字状其醒目

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

数量词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

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二字正表现了这些。

诗人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听、来看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

二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听实见,心理的耳目虚听虚见,

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叠音词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

“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

拟声词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渲染颜

色的词

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

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突出眼前的荒凉。“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更增加青山故国之情。

含有修

辞手法

的词

如“云破月来花影”,一个“”字写活了月下之“花”,

尽显拟人之妙处。

二、炼句(古诗词常见的句式)

1.省略古诗词中省略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

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

3.倒装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有语序倒置的现象:①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②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4.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都是互文见义。

5.列锦限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三、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风格类型

具体解说

豪迈雄奇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

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沉郁顿挫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

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悲壮慷慨

苍凉

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

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朴素自然

朴实直白

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

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

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

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

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飘逸洒脱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飘逸洒脱之美。

表达技巧

一、常见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4、拟物:把人当做物或把物当做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5、夸张:能够更突出更鲜明的表现事物。

6、双关: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语音双关。双关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

7、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强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诗歌中常见借代词:

离别之曲: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或《后庭花》;

书信:尺素、鸿雁、鲤鱼;

战争:烽火、烽烟、鼓角、干戈

月亮:嫦娥、婵娟、蟾宫、玉盘、银钩;

丝竹:音乐;

史书:汗青、丹青;

女子:红颜、玉颜、玉容;蛾眉、翠眉;细腰;素手;红妆、红巾翠袖;秦罗敷(代指美女);巾帼;

8、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对诗歌理解的作用)

9、排比: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同时增强其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0、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11、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12、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二、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指直接对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特点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如: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自己对权贵的蔑视。

李清照“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抒发了凄凉愁苦的心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心中的感情,或把感情融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使得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作者通过对美好的初春景象的描写,抒发一种安适心情。

★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象征):诗人借助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如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借石灰的生产过程和品质表达自己大无畏的凛然气概和高洁的人生志趣。

★用典抒情,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历史史实、文化故事和文学典故。
  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司马青衫等;
  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 、高山流水等。

用典抒情,可使诗歌语言更加凝练有文采,表情达意更加含蓄委婉。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如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景物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更有意境、更加和谐。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静为主,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多感官角度写景,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深切。

★虚实结合:实为眼前之景,虚为想象、梦中、回忆中的景象。(效果:拓展诗歌意境,更加表现怎样的心情)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远近结合(或多个视角):更有层次感,更能显出景色之美。

★色彩选取:(1)颜色多样,更具画面感;

(2)冷色调,烘托压抑或者寂寞心情;

(3)暖色调,表现欢悦喜悦的心情。

★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语言简洁明快,画面朴实亲切。

★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法。

★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 

其他描写方式(1):

★对写法(或虚实结合、想象):诗人在表达思念等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着对方 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颔联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儿,现在诗人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以妻子望月的神态和姿式衬托她对丈夫的思念,又通过对妻子的心理展示,细腻地传达离情别意,这也正是作者心理的真实流露。

其他描写方式(2):

 ★侧面描写(烘托或衬托):并不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却从旁侧入手,通过展现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情状,侧面表现(烘托出或衬托出)所写对象某种特征或品质。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赏析:

诗歌后八句写尽人们见到罗敷后各种痴迷的表现,侧面烘托出罗敷的美貌。

其他描写方式(3):

 ★多角度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诗词中主要用于刻画人物形象。

三、表现手法

★渲染:诗歌中则往往通过对环境、景物等不惜笔墨地尽情铺陈描写,来营造特定的意境、氛围,从而表达特定的情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前四句写尽眼前所见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

象征: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显得含蓄隽永并意味深长。

衬托/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是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写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见侧面描写,反衬重点需注意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乐景哀情(或哀景乐情)。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正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用五岳、天台山的高衬托天姥山挺拔峭峙。

反衬: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写小儿女的无知是为了反衬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思念之苦。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对比不分主次,都是所要表达的重点。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用前方作战的士兵舍身保国和上层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务国事的情形作对比。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可使想要表达的重点更加深刻和突出。

欲抑先扬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欲扬先抑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抑扬: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通常对要褒的,先指出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分为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两种。体现在诗歌中,不论是抒情、记人记事还是发表观点见解,抑扬手法的使用使诗人前后情感、褒贬或其他态度上总会出现一定的对比。如此,抑扬手法的使用便可使想要表达的重点更加深刻和突出。

四、结构技巧

起承转合

历代诗文作者在创作时总结出来的诗文结构方式之一,它是诗文作者创作经验的体现,最早由元代范梓提出来的。

那么,什么叫起承转合?

“起”,即开头。

“承”在“起”后,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甚至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

“合”就是诗文的结尾,即收合结尾,使诗歌的结构完整,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合)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

几种特殊的结尾方式: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使诗歌内涵更加深刻、更富感染力和结构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够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以景结情,景物描写既能够营造意境,也使诗歌显得委婉含蓄、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首尾照应(前后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结构圆融严谨,浑然一体,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如: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有如江面雨丝。

古诗词常见的九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一、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二、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三、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四、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4、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五 、怀古咏史诗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

A.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B.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C.感慨个人遭遇;D.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写作技巧】

写作技技法上:有借古讽今的,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六、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七、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

A.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C.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

D.家人思念;E.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八、人生感慨诗
【鉴赏要点】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

【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注意要点】

1、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2、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九、忧国忧民诗
【常见情感】

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一、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

举 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二、建功立业

具体内容

举 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举 例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四、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 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五、离愁别绪

具体内容

举 例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六、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举 例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