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式管理”破局金字塔组织?

 人力资源方法论 2021-05-08
从逻辑上看,管理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权变。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会不会“中国式管理”方法来破解金字塔组织难题呢?
于是,“中国式管理”开始进入企业家视野!其间,有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先生,其的《中国式管理》、《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著作视频畅销海内外!
其间,有耳熟能详现象级企业如海底捞、德胜洋楼、胖东来等站台助阵!
其管理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以儒家哲学为基础的善意文化,强调秩序与伦理
有以和为贵、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员工幸福感高
老板拥有大爱,疯狂释放激励,威信高
….
一言以蔽之,中国式管理的内涵是“善意+行为标准”,即基于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一致行动。其特点是价值观与老板的个人形象高度匹配,员工对价值观的认同依附于老板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一旦认同老板提倡的善意,员工就会有无限动力。
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上面提到的一些现象级企业,不难发现他们的另外一些相似点:
员工的苦难经历:大量来自农村拥有苦难成长经历的年轻人,他们渴望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市场的简单需求:战略目标明确,市场需求简单
顾客的代偿心理 (超预期服务):儒家实际是一种纵向文化,习惯将服务人员预设在相对顾客更低的一个层次上,要求他们不计回报的提供超预期服务。
我们客观来看一下,这里面存在什么风险呢?
价值观有可能崩溃:这种模式下要求老板是经得起考验的“圣人”,
价值观可能耗散:当企业越大,以老板为中心的人际联系就会存在越多辐射不到的死角。谁能想象没有张勇的海底捞,没有聂圣哲的德胜洋楼,没有于东来的胖东来会是什么样的?
企业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偏离:在中国式管理样本企业中,老板们无一例外都将平等,关爱等普适价值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秉承普世价值是基业长青的基础,打造的现实主义乌托邦中充满了正能量。但企业经营的第一目的是经营,而非传道。因此,效率可能是其优先考虑的,一旦拥有强权的老板优先追求效率,就可能扭曲公平,陷入功利主义的陷阱。
因此:在儒家文化的语境下,这类中国式管理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老板不仁(仁即替人着想,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核心),而当老板具有巨大权力空间时,面对外界的强大诱惑时,能否保持得住“初心”呢?
即使老板们坚持自我修炼(确保价值观不崩溃),保持企业规模(确保价值观不耗散),守住善意底线(确保价值观不骗你),那么,家长式管理是否能延续辉煌?
因这类组织的决策中心依然在顶层,本质上是对金字塔组织的强化,在简单需求的市场里,这样的管理模式成立。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呢?两类情况容易出现:
决策反应慢: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当企业的管理层级变多,领导者就像被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无法感知市场的温度。
创造力丧失:对领袖的崇拜不能带来创新的思想,很容易陷入“两个凡是”的僵化执行状态!
摸索出中国式管理很大程度来源于本土企业家的路径依赖。中国式管理的整合更多寄托于一个充满魅力的企业领袖。是一种导入儒家文化来强化金字塔组织的升级版,既没有改变金字塔组织的形态,也没有解决金字塔组织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