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盲患者看到的世界永远黑白的,他们是无法理解世界的真实色彩的

 东方文捷 2021-05-08

哲学那点事(五)——我能认知什么? 

       色盲患者看到的世界永远黑白的,他们是无法理解世界的真实色彩的

       色盲是由于视网膜视锥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异常或不全所导致的色觉紊乱,从而缺乏辨别一种或多种颜色的能力。色盲又分许多不同类型,仅对一种原色缺乏辨别力者,称为单色盲,如红色盲,又称第一色盲,比较多见;绿色盲,称为第二色盲,比第一色盲少一些;蓝色盲,即第三色盲,比较少见。如果对两种颜色缺乏辨别力者,称为全色盲,较为罕见。色盲多为先天性遗传所致,少数为视路传导系统障碍所致。一般是女性传递,男性表现。根据统计,男性色盲发病率为5%,而女性则为1%。有先天性色觉障碍者,往往不知其有辨色力异常,多为他人觉察或体检时发现。

症状

单色视又称为全色盲,全色盲患者不能辨认颜色,全色盲包括视杆细胞单色视和视锥细胞单色视。色盲的人辨色力不好,但对亮度极为敏感、怕光、低视力,可有垂直性眼球震颤,视野可能有小的中心暗点,暗适应比正常人敏捷。


上一章我已经讲了休谟是如何平定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无休止的争论的。休谟不仅终止了这场争论,还让哲学家们进入到了进退维谷之地,此后几十年间,西方近代哲学止步不前。但作为智慧之源的哲学发展了数千年,是绝不会因为这小小的挫折便中断的,哲学巨人——康德的出现,以力拔山兮之势,彻底打破了前面哲学家们的一切争论与僵局。

在17世纪,英国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1680年英国的光荣革命,让英国率先成为自由明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到了18世纪,这种思想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法国,德国等国开始了一场浩浩汤汤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就是著名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愚昧的宗教及特权主义,宣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康德,就是启蒙运动中的一颗明星,他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在哲学,宗教,天文,伦理学等方面留下来无数智慧,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有人评价康德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可见其地位之高。

从笛卡尔以来,所有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们都认为人类的心灵是所有知识的基础,而所有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们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从感官而来的。所以这他们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直到休谟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否定了。但是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觉得全盘否认理性和经验的做法似乎有点不太对,毕竟理性是研究数学的方法,经验是研究科学的方法,否定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也就否定了数学与科学。

那么康德是怎么想的呢?他的想法可能和大多数都是相似的。康德赞成理性主义的说法,也赞成经验主义说法,但是他觉得两种方式又都是有缺陷的。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觉得这个说法太中庸,甚至有当老好人的嫌疑。但当你了解了康德的理论后,就会真正的信服。

网上有这样一张图片,图片主要是想说明人们看的书多决定了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没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有眼前的风和日丽,读了少量书的人看到的是悲惨的世界,而博览群书之人眼中的世界,是乌云之上的光明。理解了这张图,我们便开始一窥康德的真谛了。

康德是同意经验主义者认为的——我们对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感官来的——这一理论的,但是他认为我们的感官受到了我们理性的影响。我们要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上图是一个例子,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

红绿色盲患者看到的世界永远是缺少红色和绿色的,他们是无法理解世界的真实色彩的。同样的道理,康德认为我们作为人,理性是会影响人们去看清这个世界的。所以有些东西,是我们人类永远都无法真正去感知的,我们需要接受这个事实。

既然人的理性会影响我们看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理性又是什么呢?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的理性之一。如果了解量子力学,你可能就会明白,在宇宙中并不存在时间这个概念的,正如《星际穿越》这部电影中,男主角进入到四维空间后便跨越了时间的限制,时间在他面前就如空间一般,可丈量,可跨越。人类所特有的时间与空间这一概念,会永远的限制着人类理解真正的世界。正如二维世界的物体永远也不会了解三维世界,三维世界的人也无法理解四维世界。

休谟的“习惯性期待”否定了因果律。但康德认为,因果律也是属于人的理性之一。当一只球向小猫抛过去时,小猫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追那只球,而人的第一反应,是转过头去看看球是谁扔过来的。虽然因果律有时候会让人犯错误,但是寻求这种规律就如人的跳膝反映一样,是下意识的。

正是由于人类独有的理性,为我们戴上了有色眼睛,所以人类看到的世界,与色盲患者看到的世界一样,都不是真实的。其实到这儿,我们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孰是孰非都应该有了属于自己判断。它们之间的争论也因康德的理论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认可康德的说法的。

《人类简史》里面说到,我们人类的祖先——智人——在数万年前只是地球上一个无足轻重的品种,与智人一样同属于人类品种的还有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爪洼人等,但是其他的人类品种早已被智人毁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人类成为了唯一的人类物种。我们只是因为幸运才发展成了今天的”人类“,我们不是上帝,我们更无法定义这个世界该是怎么样的。我们也不过是和其他动物,植物一样,带着不同的有色眼镜,看着不一样的地球罢了。

康德最伟大的哲学成就是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三大批判,奠定了他成为哲学史不巧的人物。能有如此成就的人,肯定是聪明绝顶,见多识广之人。起码来过很多次像笛卡尔一样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康德的一生,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康德1724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此后直至1804年去世,他一生几乎没离开过他所居住的那个小镇。诗人海涅说过,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这句话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康德的一辈子过的太平凡,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这种节奏一生都不曾改变,试想一下,我们要是一辈子都是上班,下班,上班,下班这种节奏,人肯定要疯的。但康德不仅没疯,还对这种规律的恪守到了病态的地步,他每天三点准时会出去散步,所以小镇的居民都会以康德散步的时间来对表。他教了一辈子书,但是直到46岁,才获得教授的职位。在他56岁前,没人认会相信他这一生能做出什么成就,但是只到56岁之后,他的人生就仿佛开了挂一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论批判》,《判断力批判》等一本又一本的传世经典的问世,将他推上了无人能及的神坛。

上面提到的心灵影响人们观察世界知识这三大批判中的一部分哲学理念,这三本书代表了康德庞大的哲学体系,主要回答了这四个问题

①我能认知什么?
②我应该做什么?
③我希望什么?
④人是什么?

这四个问题足以用来解决我们要如何度过这一生。从我们呱呱坠地,直到我们化为尘土,人的一生终究还是太短,短到不过几十年耳,当我们怀着这四个问题去思考余生,我们该怎样的去度过呢?

我能认识什么呢!是宇宙之浩瀚还是生命之渺小?我应该做什么呢!对金钱与权利的贪婪还是用炽热的内心去融化世间的“冰雪”?我希望做什么呢!自由主义者,企业家还是政客?人是什么!上帝还是与其他动物平等的存在?……这四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康德给出的答案,我们可能会更加接近生命的意义,最起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份答案能舒缓我们内心的焦躁与迷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