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关一中崔梦雪老师关于《如何审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zgj幸福书斋 2021-05-08

教学设计

                                    ——北关一中  崔梦雪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研读中招试题,学会快速、准确审题。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中,试卷一发下来,你是不是常常会立刻顿足捶胸:“哎呀,这道题我会,又看错题了,我太粗心了!”,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不是你粗心,而是不会审题导致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审题”。

屏显:

一、审题审什么

   师:要解题,先审题,审题决定了你的解题方向,但是审题审什么呢,一起来看几道题,我们来总结一下。

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2017河南)

(1)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师:同学们,通过审题,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可以看出本题考点指向的是考查赏析语言,而赏析的角度则要求分别是从描写的角度和词语运用的角度。

 2、(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2019 河南)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可以看出本题考点指向的是概括故事情节,但有好几个具体要求,分别是“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父女之间”“四件事”。

3、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4分)(2020 河南)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可以看出本题考点指向的是理清说明思路,但要求的不是梳理全文的说明思路,而是前三段的说明思路。

总结:

同学们,你们从以上几道题中看出了什么呢?

  每一道题中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并且还有具体的答题要求

   屏显:

1、审试题的问题指向(考点)。

2、审试题的答题要求(答题的角度、范围、顺序等)。

 二、审题怎么审

    师:既然知道审题审什么了,我觉得,其实也就相应解决了应该怎么审的问题了,那就是认真读题,边看边默读,这样注意力更集中,还能解决错看、漏看等问题,在读的同时还要动笔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考点和答题要求。

屏显:

1、认真读题,边看边默读。

2、 动笔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考点和答题要求。

三、练一练

 师:请大家看看下面几组往年的部分河南中考真题、备用题及外省市的中考真题,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

第一组:

1、《父亲的长笛》第4题: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滴水之恩》第2题:“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审题、讨论、展示,师总结:

 同:同一考点,都在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

异:考点(问题指向)相同,答题要求不同:第一题让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限定角度,可以从情节、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多个角度分析;第二题则限定让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组:

1、文中“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结合第⑩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学生审题、讨论、展示,师总结:

同:同一考点,都在考查人物形象。

异:同一考点,不同的问题指向:第一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二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三组:

1、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标题“遥远的土豆花”的理解。

3、联系全文理解题目的作用。

学生审题、讨论、展示,师总结:

同:同一考点,都在考查文章标题。

异:问题指向不同,第一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第二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第三题考查的也是标题的作用。

第四组:

1、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小华阅读《格列佛游记》和《儒林外史》

后,设计了探究题目:以书中具体情节A和B为例分析两部书中通过对比达到讽刺效果的区别。请你帮他完成。(4分)

A.耶胡与慧骃马      B.胡老爹在范进中举前后

我的探究:

2、结合《海的女儿》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两段文字,概括童话作品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并任选一篇,简要分析这一写法在整篇童话中的作用。

学生审题、讨论、展示,师总结:

同:都是考查文学作品的写法这一考点。

异:提问方式不同,问题指向也有区别。第一题题干中直接明确了写作方法是对比,也明确了对比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比达到讽刺的目的,但是需要同学们以具体情节为例,分析两部书通过对比达到讽刺效果的区别。比如前者是在虚构中揭示矛盾,达到讽刺目的;后者通过抓平常生活中传神细节来达到讽刺目的(前者是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对比,达到讽刺效果;后者是通过同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中的前后不同表现来达到讽刺目的)。第二题需要先结合两段文字来分析写法共同特点——想象、幻想或夸张手法,再结合其中一篇童话分析这一写法在整篇童话中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

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主题干后面括号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选一题作答”的答题要求往往被部分同学视而不见,这样不仅会浪费时间,很有可能因为第一题没有第二题答的好而影响得分。因为两题都答,改卷只改第一题,而不是哪一题得分高给最高分。

第五组:

1、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概括当代人们文化生活的特点。

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学生审题、讨论、展示,师总结:

同:考向都是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异:答题要求不同,一个是材料概括,一个是材料探究。

概括与探究题的答题方法不同,概括材料内容一般从原文摘取关键词,不需要自己概括,将摘取出来的词语,按它们在原文段中的顺序连缀成句就行了,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概括”。从材料中写出探究结果则需要将材料中的话题或观点进行比较,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或相关性,从对比的结果中发现现象、规律、哲理等,并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题干中关键词是“探究”。

第六组:

1、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理解。(2020江苏淮安《给鸟搬家》)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2015河南《滴水之恩》)

 学生审题、讨论、展示,师总结:

同:都在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异:第一题的题干中没有考查段落作用时通常会用到的“效果”“作用”“妙处”等,第二题问题很明确。

四、小结:

通过这样的审题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题干中很细微的差别也不难看出,自然也就避免了因审题不清导致问牛答马,造成遗憾失分。希望以后同学们,再听到老师们说一定一定一定要“认真审题”时,明白其实就是要你通过审题,明白什么——问题指向,弄清什么——答题要求。

五、作业:

   请圈画出下面几道题的关键词,明确问题指向、具体答题要求。

 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4分)

 2、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4分)

课件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学反思

                                ——北关一中  崔梦雪

这节课我选择讲的是《如何审题》,即引领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之所以选择这个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基于在平时的考试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失分的问题。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我就开始了反复筛选内容,认真梳理教学思路,一番打磨之后,自我感觉教学目标还算比较明确,教学思路也清晰了,但是在今天的上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由于对学情了解不足,课堂推进比较困难,又总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为了讲透他们不懂的其中一个点,又延伸补充了一些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无关的其他内容,这样就显得拖泥带水,导致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没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拖延到了五十分钟;其次,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不足,虽然明白要重视课堂的生成,但是上课过程中,还是忍不住时不时的就把学生往自己的教学设计上面拉,而不是顺着学生的回答顺势往下点拨引导;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依然没有上公开课的意识,课堂语言过于随意,课件不够简明,出现读课件、重复学生的回答、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考等问题,总之一句话——废话多;以上种种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去思考摸索改进。

当然,通过这次备课、讲课、听评课,我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个别地方有所突破,值得下次课借鉴,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改变。今天这节课学生的活动很充分,虽然学生学习程度普遍不太好,答错的也不少,但是同学们发言很积极,这是因为在胡治英老师的指点下,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而不是给知识贴标签。理念上,我认识到了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虽然这次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呈现得非常好,但至少我已经在思想上有了这样的理念和认识,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继续让这一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意识上有所提高。我在几位教研员的指导下,逐渐深刻意识到,在教学中,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时都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重视学生的参与。比如这节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立足学生实际,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在中招备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实用高效又精彩的课,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但是,把常态课上出特色,把公开课上成常态课,是我的追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摸索中慢慢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