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中医诊治,糖尿病病程超十年神经病变风险高

  平凡的人 2021-05-09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等因素相关,病程达10年以上者,易出现明显的神经病变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类型,包括疼痛、感觉异常、感觉迟钝和麻木,但也有近一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无明显症状。

  神经性疼痛包括烧灼样疼痛、刺痛、电击样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自发性疼痛,也有可能被诱发。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疼痛和/或感觉会逐渐丧失,真正受到高温、低冷或刺伤等外界刺激时反而不能有正常的感觉,不能立即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还有的病人叙述“脚下没根”“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容易跌倒。

  当病人出现运动神经病变时,由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肌无力、瘫痪、肌肉萎缩。

  若发生面神经病变,可出现周围性面瘫,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等;动眼神经病变可引起眼睑下垂、看东西复视等。

  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有大汗,特别是头面部和躯干部大汗,吃饭或稍事活动就大汗淋漓;腹胀、大便失常、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往往躺着时血压高,一站起来血压就下降;排尿障碍,或有排尿困难,或小便淋沥不尽;阳痿不育也很常见。

  糖尿病神经病变危害很大,在早期往往比较隐匿。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建议患者一定要按医嘱用药,定期监测复查,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并注意足部的清洁卫生,若出现感觉异常或出现伤口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中医治糖尿病能标本兼治根治,无需终身服药。

  (《保健时报》3.18 王华)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