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雍也篇(二)

 素說 2021-05-09

01  

   原  文     

雍也第六

6.02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02

   释  解      

鲁哀公询问孔老师:“在你的弟子当中,谁能称得上好学的呢?”老师回答说:“有一个名叫颜回的弟子好学,他心能常守仁德之境,不会因为情志短暂的生怒,而离开仁德之境,能在情志之'动怒’的刹那间,不放纵自己,迅捷以平静之心,省察当下仁德'几微’之理,观'仁之为人’之是非,使仁德之理得以彰显;他能从前人和自身过往的历史过错教训之中,省察其违仁背德'几微’之失,从仁德之境中,以失为镜,不助益其过失,从而在过往的历史行仁之失中,修炼自己行仁之工夫境界。这种'理、事无碍的不迁怒,善、恶洞明的不贰过’的心上工夫,是其见闻、阅历的好学成就。不幸他已经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听说有像他这样好学的人了。”

03

   释  字     

迁(遷)

《说文》:遷:登也。从辵𠨧聲。七然切。拪(𢰕),古文遷从手、西。

《玉篇》:迁:且钱切。徙也,去也,易也,移也。

汉字“迁”从辵从䙴,䙴亦声。像收拾行囊,携包携囊,徙居他地。本义是向高处登移,引申为变迁、改变。本章是其本义迁移、离开义。

《说文》:贰:副、益也。从貝弍声。弍,古文二。而至切。

《玉篇》:贰:而志切。副也。代也。敵也。並也。离也。畔也

汉字“贰”金文从鼎从弍,会二鼎之义。后鼎讹为贝,本义为增加,《说文》:“貳,副益也。”段注:“副益也。当云:'副也。益也。’” “副”与“贰”是同义词,“贰”有辅助、助益、归附之义。“贰”与“迩”音近同源,故贰还有“亲之,近也”之义。本章贰当解为助益解。

04

   素  说      

本篇前一章对冉雍的“面南听政”才能进行了肯定,重点强调“仁德大道,至简至易,为政尚简,简则易从”,让弟子把握仁德存乎心的慎敬之“简”,这种“简”所表现的是完美的道德成就,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尽天地之性,达到至仁德至善的境界。“行简”是行事简朴、简要、简练,以及办事不重繁琐的形式,不作劳民伤财而无实效的表面文章。如果仁德不是存乎于心,自然是无慎无畏的简慢、随便,“行简”则会放任一切、过犹不及,从而导致政治荒废。本章通过颜回“好学”成就的“不迁怒,不贰过”,让弟子把握仁德境界成就定静和审几的德行工夫。鲁哀公询问孔老师:“在你的弟子当中,谁能称得上好学的呢?”老师回答说:“有一个名叫颜回的弟子好学,他心能常守仁德之境,不会因为情志短暂的生怒,而离开仁德之境,能在情志之'动怒’的刹那间,不放纵自己,迅捷以平静之心,省察当下仁德'几微’之理,观'仁之为人’之是非,使仁德之理得以彰显;他能从前人和自身过往的历史过错教训之中,省察其违仁背德'几微’之失,从仁德之境中,以失为镜,不助益其过失,从而在过往的历史行仁之失中,修炼自己行仁之工夫境界。这种'理、事无碍的不迁怒,善、恶洞明的不贰过’的心上工夫,是其见闻、阅历的好学成就。不幸他已经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听说有像他这样好学的人了。”本章强调的是弟子颜回的“好学”,重点介绍的是颜回的“好学”工夫和所达到的仁德境界,让弟子们把握仁德境界之“简”,自觉从“情志可移而心志不移”上修炼,从他人的过失之中学习提升自己,以达到“不迁怒,不贰过”的仁德境界。

章需要注意的是“不迁怒,不贰过”的仁德境界。对本章的“不迁怒,不贰过”通常都解读成为“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这样的解读没能体现出孔子“好学”于道的本质,孔子所说的“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在“不迁怒,不贰过”之中,“学”是通过修行工夫,逐步完成精神上的道德之修养,达到至善至美的仁德境界。因此我将其解读成:因心在仁德之境界之中,故能心志不移于情志,反能从中观几微,不助益前人和自己的已往之过。观失之几。丁纪在《论语读诠》释道:“'不迁怒’与'不贰过’并列者,'不迁怒’是对'恶’而言,'不贰过’却明说为'过’。'怒’则知'恶’之无可改,必决然弃去,此可谓当理不让、当仁不让,然,怒非理,而属情,喜怒哀乐皆情也,则'怒’是理以情发、情以现理,此'情’可谓之'理情’、'天情’,所以能'不迁怒’而不使怒至于泛滥恣肆者,正以其为'理情’而不只为'感情’也。而所谓'不贰过’,'贰’则不能改,改过则无所过,所以能改过者,以志,故,能'不贰过’者是志之功用。概而言之:'怒’对'恶’言,'改’对'过’言,'怒’发天'情’,'改’收'志’功。而夫子以'不迁怒,不贰过’答'好学’之问者,或谓:迁怒、贰过与否,非德行上事乎?夫子何以谓颜子'好学’?'不迁怒’之为'好学’,以其由情之动刹那见理:'不贰过’之为'好学’,以其善学于自家之前言往行。而夫子之所谓'学’,非徒以学艺,乃学所以成人,此义亦可见也”。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