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

 深入认知 2021-05-09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不管了,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有的父母却又“体贴入微”,事事都为孩子考虑周全,包办代替。这两种教育方式就是所谓的失位教育和越位教育。所谓“失位教育”,就是指父母没有履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导致了孩子缺失教育。而“越位教育”就是家长因为心急而超越了孩子所应该接受的教育范围。父母越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干预太多,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增加阻力。父母应该怎样避免失位教育和越位教育呢?我们来看看晚报小记者的家长们是如何做的呢?

敢于放手及时积极引导

“孩子大了,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我们作为家长要慢慢地放手,给他们自我做主的权利。”银川晚报小记者馨馨的妈妈说,女儿现在长大了,有些事管太多孩子会有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她也尝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自己坐车上下学,回家安排作业完成计划,自己批改、上传作业,安排周末的外出计划等。“即使偶尔有偷懒的情况,我也不会立刻指责,而是问问她,应该怎么补救,挽回浪费掉的时间,将损失降到最小。”馨馨的妈妈说,当家长事后去积极引导时,孩子就会知道错了,最重要的是,要让她自己意识到失误,并且主动去改正,而不是家长直接去替她完成这件事。

“当然我们作为家长除了'不缺位’,也不能直接什么都不管,任由孩子发展。”馨馨妈妈说孩子还小,自我认知能力及自控能力还是不够,不能彻底放手,还是要定时查看作业完成和自我批改情况,抽查背诵,查看学校考试试卷,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在孩子功课多的时候,该接送还得接送,还要做好后勤保障,让孩子更安心学习。“每天和孩子在吃饭的时间多交流,随时掌握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她的心理变化,有问题及时引导。”馨馨妈妈如是说。

陪伴成长大于干涉

“孩子在小的时候,更多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在爱的滋养中,心智才能健康成长,工作再繁忙作为父母也要腾出固定的时间,不能缺失陪伴。”银川晚报小记者小可的妈妈告诉记者。她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也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需要和父母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的人格意识,“我觉得就像现在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说的那样,'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她笑呵呵地说,对于父母而言,该放手时就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己的人生。

她说自己孩子还小的时候,每天晚上固定内容就是陪伴阅读绘本故事,孩子在听完故事后带着满足感入睡。有时由于工作缘故出差在外,睡前也会特意打一通电话,从手机App里把找好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小宝有时会提问一起讨论,有时会在电话那边被故事逗得咯咯笑,“现在想起来都有很温暖的感觉,还好自己没有缺失孩子的童年。”小可妈妈微笑着说。

如今孩子已经上二年级,是一名小学生了,每晚的阅读也成为了她的习惯,会选择她自己喜欢的读物,而不再需要家长来帮她找故事。阅读完毕后她会和家人分享故事内容和心得,有了自己的见解。“作为妈妈,我会在旁边适时发问,引导她往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想去思考,但不会否认孩子的想法。读书、讨论故事已经成为我们现在很好的亲子互动方式。”小可妈妈说。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孩子做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你添麻烦。但是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才会成长。(吴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