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掐丝珐琅彩投资?到底值不值得?

 新用户99079681 2021-05-09

  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

  

  明代以明中期的掐丝珐琅盏为代表,依然是以蓝色为地,只是与元代相比,蓝地的彩度较低,这是与明代中期质地较好的珐琅釉料来源枯竭有着一定的关系。当时我国自行烧制珐琅釉料的技术还很不成熟,依然处在试制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珐琅釉料的质量有所下滑,元代及明代早期具有温润光泽和透亮晶莹的珐琅料已不再出现。可以看出,明代中期掐丝珐琅较早期制品的颜色趋于灰暗,表面光泽度不佳,有的不具备光泽,也是因为釉料烧制技术的不成熟,表面砂眼现象较严重,掐丝珐琅质量下降。

  乾隆常把古代书画名迹巧妙地运用到掐丝珐琅的纹饰中,以追求绘画艺术与珐琅工艺的完 美结合。

  

  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一般没有锦地,常以番莲纹、莲瓣纹装饰,色彩也较单调,没有混合色,然在一叶片内往往施两三种颜色。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 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

  

  据考古发现,在12世纪,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先是由彼地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经由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

  19世纪末的欧洲,俄国珐琅也慢慢崛起成为了高端珐琅的出品国。而它们的特色是以纯银为底胎,掐丝珐琅为主,但不局限于这一种工艺。比方大家都熟悉的Farbergè法贝热彩蛋,就用到多种高超的珐琅工艺。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很多artel工匠合作社(类似现代的工作室通常以数字为代码),就曾经生产了很多非常精美的纯银珐琅制品。合作社出品的珐琅器多为生活用的茶具,饮具(比如俄罗斯特有的像个大水勺造型的Kovshi)或者花器摆件还有餐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