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掐丝珐琅彩怎么断代

 博搜艺术 2021-05-28

  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宫廷典章用品有宝座、屏风、香筒、甪端、太平有象等;佛堂用品有佛塔、佛龛、佛像、坛城、五供、七珍、八宝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共制作了12座珐琅塔,分别陈设在紫禁城梵华楼、宝相楼内,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是所见最 大的珐琅器。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子,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 家艺术风格。

  

  掐丝珐琅器上的每一条花纹都需要精雕细琢,有的是在高倍显微镜辅助下完成,一个点的描绘用时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如此,才造就了顺序精准的连续点,使从柔和色彩到纯净亮丽色彩的过度从不突兀,从不矫揉造作,繁复而唯美。

  掐丝珐琅彩,采用高温制作,色泽绚丽饱满且不易氧化、脱落。市面上常见的3D硬金烤漆(也叫黄金烤瓷),不耐高温,比较容易掉漆。温润耐看、耐磨耐脏,也不易出现刮痕,当真是可陪伴终生的古典美物。

  

  明代烧制掐丝珐琅使用的珐琅釉料基本依靠进口,只是到了中、晚期才开始使用一些自行炼制的釉料作为辅助或补充。自行研发釉色的意义有三: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适应掐丝珐琅釉色本土化的需求;三是拓宽了釉色种类,增强掐丝珐琅的色彩表现力。

  清代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乾隆帝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审美需求,使得珐琅工艺得到了空 前发展。金属胎珐琅器以其自身的金碧辉煌、富丽华美成为宫廷中不可替代的陈设佳品,用以彰显帝王之家的富贵和威严。掐丝的技术也更为娴熟,粗细均匀而流畅,色釉种类多样,釉色艳丽、洁净,但大多数缺透明温润的质感。同时结合錾胎和画珐琅之制作技巧于一体,使掐丝珐琅工艺之发展臻于极境。甚至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一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