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祛湿药中成药

 安乎然也 2021-05-10

中医认为,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在冬季容易挟寒挟风,或自身作祟给人带来健康问题。因此,冬季来临之时做好湿邪防御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湿邪在冬季如何作祟,又该如何搭配推荐中成药。

胃口不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良好的饮食状况不仅能维持健康所需,更能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受寒冷天气影响,冬季人的食欲会更加旺盛以抵御严寒。但是一旦出现湿邪困脾,本该变好的胃口就会变差,影响健康。

脾是人体升清降浊的枢纽,喜燥。如果遇到湿邪困脾,就会使得脾的运化能力下降,进而损伤胃气,使我们出现胃口差、消化不佳、甚至大便溏稀不成形等消化系统症状。

用药方案: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

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可用于饮食不化、腹痛便溏等。但如果是湿邪困脾,宜加用香砂养胃丸芳香化湿。二者搭配可以在清除脾胃湿邪后恢复脾胃功能,改善胃口。

寒湿痹痛

寒湿痹痛也是冬季湿邪作祟的典型问题之一。肩周炎骨关节炎、甚至痛风等等骨关节疾病却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其实,湿邪是骨痹的重要成因之一。

所谓骨痹,即风寒湿邪内搏于骨,所致关节疼痛,肢体沉重。《素问》中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作为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骨痹往往表现为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或骨痛、身重、有麻痹感,甚至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非常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用药方案:仙灵骨葆胶囊+五苓胶囊+通络祛痛膏

冬季气候特点使得湿邪多与寒邪合并发作,因此治疗上宜用祛风胜湿、温阳散寒的方法。仙灵骨葆胶囊活血通络除痹,五苓胶囊温化水湿,化气行水散寒,辅助清除寒湿之邪。通络祛痛膏通络止痛,搭配使用效果更佳。祛湿药在选择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搭配选择苦燥湿法中成药,如当归苦参丸、二妙丸、独活寄生合剂等,以免因药性偏寒凉而影响恢复。

经常便溏

便溏是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

便溏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等。

一般认为便溏与脾胃虚弱有关,但便溏的出现和湿气离不开干系。针对脾虚湿盛引起的便溏,也可以使用利水渗湿药。

用药方案: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丸

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便溏有很好的疗效。与参苓白术丸合用可以强化其利水渗湿作用,有“利小便以实大便”的功效,有效改善便溏状况。

中药中的祛湿神器: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苍术

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

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

薏苡仁

“薏苡仁”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