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卫·史文森教我的事

 福田小院 2021-05-10

大卫·史文森去世了,才67岁,太年轻了,让人痛惜万分。

有的同学可能不太了解史文森,毕竟在中国还是巴菲特和芒格比较有名,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两句。

史文森在中国常常以“高瓴资本张磊的第一任投资导师”为人所知,但其实他对投资界的影响远比张磊要大得多。

可以说他一定程度上定义了现代机构投资。

他是耶鲁捐赠基金的掌门人。开创了一套和之前主流投资界路线完全不同的投资框架,尤其区别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派的价值投资。

他写了本书,名字就叫《不落俗套的成功》。

这套体系强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远超于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通过“多元分散、权益为主”的策略,在长周期里,以尽可能小的风险获得可观的回报。

他不但自己厉害,还培养出非常多的优秀投资人,比如张磊。投资理念也广为流传,影响了很多投资者,。

我个人认为他对投资界尤其机构投资界的影响,可以说是超过巴菲特和芒格的。

毕竟巴芒自己赚钱厉害,但方法基本没法复制,也没培养出什么优秀的投资人。

史文森是过去两年对我影响非常大的投资大师,可以说为我投资体系的底层重新奠基。

甚至我现在走上这条帮助普通人通过正确方法,让财富保值增值的路,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下面我就来说说史文森教会我的事。

01

普通投资者最大的优势

史文森说过,普通的个人投资者(相对机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就是——

资金的期限可以无限长(接近生命的长度),甚至可以说这是唯一的优势。

这点对我触动非常大。

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迫于短期业绩压力,很多时候不可能非常长期地投资某些标的。

比如国内公募基金的普遍做法就是1年的基本面投机,能看3年的就很不错了。

但如果你是个人投资者,你就完全没有这个限制。

你可以拿你非常喜欢的公司很多年,不用管短期的股价和业绩波动。

你可以买优质宽基指数基金用复利穿越牛熊。

你还可以通过大类资产的多元分散配置,穿越更大的周期,毕竟股市熊起来可以十年不涨。

等你穿越过后,很多机构投资者可能因为短期业绩不佳,已经失业了。

可以说这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唯一的优质,在其他任何方面,包括:

投资水平、信息质量、资金优势等等,我们都完全不是机构投资者的对手。

面对比我们强大得多的对手,我们要打持久战,拖垮他们,不输最后就是赢。

做为定义现代机构投资的人,最知道机构的弱点,这个道理朴素而深刻。

可惜他教会了我们“长期”,自己却没能抵达那个“长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散躺赢

02

反巴菲特芒格的投资框架

和很多人一样,我最开始接触投资学习的也是格巴芒派价值投资,也就是「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

所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都觉得,只要研究好公司就行,其他的不用管。

但我逐渐发现这套投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1)不是总能找到好公司,当手中公司过于高估时,卖出后就不知道买什么

2)即使存在潜在的好公司,去挖掘它们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3)即使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一个人能力圈的扩展也是很慢的,不出圈没东西买,出圈往往就容易踩雷

4)遇到市场暂时不是你的风格,甚至整体的大熊市你会非常难受,而这个“暂时”一不小心可能就是“十年”

5)股市的波动非常大,公司存在破产可能,如果把所有资金都配置在股票上,往往容易造成焦虑,生活质量下降,然后因为波动而割肉或者止盈卖出,错失大好机会

所以,只研究好生意、好公司就好的方法,只适合巴菲特这种:

对商业理解极为透彻、对市场理解极为透彻无视波动、信息质量极高、把所有时间精力放到投资上还乐此不疲的人。

而即使强如巴菲特,近年也出现了没有足够多好的机会可投的情况。

这一来是他资金量大了,二来也是近些年传统价值投资逐渐失效,在全球大放水和各种人都采取价值投资的环境下,低估和有安全边际的公司太少了。

而这时候,当我看到史文森的框架,我感受到——

这才是普通人可以学习的方法。

03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史文森投资框架的核心就是资产配置。

也就是他只关心大类资产之间的配置比例,不太关心大类资产下具体是什么标的。

比如设定好60%的股票,10%的房地产,10%的债券,10%的黄金,10%的大宗商品

具体股票这块买什么不是他最关心的,可以配置沪深300,可以配置纳斯达克100。

这套体系的核心就是,通过资产配置,大大降低组合的波动,且不用频繁选股和选择时机。

换句话说就是你可以一直满仓,不用频繁选股、交易、盯盘,然后风险还不大。

因为资产配置决定了你投资组合90%以上的波动程度(注意,不是收益)。

各大类资产并不是同涨同跌的,往往涨跌没什么相关性,那可能股票熊市的时候,黄金表现不错,黄金熊市的时候,大宗商品表现不错。

这样总的来说组合的波动性就会比只配置股票要小。

而由于他的配置偏向于权益,也就是股票和房地产,所以长期的收益也相当不错,并不会因为减少了波动而牺牲很多收益。

通过资产配置,普通人可以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也就是风险收益比很好,在不用担惊受怕和大量投入时间精力的情况下,获得不错的收益。

资产配置,是战略。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比如你听你身边的朋友说自己股票涨了10倍,嫉妒得不行,但往往你一问他买了多少,结果他说占他总资产的0.1%。

这种情况就是不以资产配置为前提的选股和择时讨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说了半天,以上这些对我最大的启发简单说就是:

1)在选股和择时之前,决定多少钱投房子、多少钱放股市、多少钱配债券等等,是更重要的事。

2)普通人不是巴菲特,对公司没法了解深入、没那么多时间精力放在投资上、非常害怕波动。

所以在做让人跟投的组合时,如何做到简单、波动小很重要。

所以不要让人炒股、在组合里要放入一定比例的债券基金,同时要一直陪伴,不断普及正确的投资观。

做到以上两点,你会发现长期下来收益还不错,投资过程的体验也蛮好的,总比你单吊一只股票的体验好得多,收益也还可以。

普通人包括我自己,就是要降低收益预期,降低波动,减少时间精力投入,通过资产配置而不是选股和择时来让资产保值增值,努力增加本金而不是提高收益率。

所以机构投资者采用史文森这套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毕竟机构投资者的出资人很多都是害怕波动的普通人,可不是巴菲特那样出资人都是股东(没法赎回)的人,波动大人家是要撤资的。

最后史文森对我影响很大的是他的人生态度。

以他的能力和地位,没去华尔街管大基金捞钱,而是一直在耶鲁教书育人,培养出非常多优秀的人才,投资理念也广传天下。

这种淡泊名利,诲人不倦,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态度,让我极为敬佩。

我现在在做的这些财经科普、投资教育、成长陪伴的事,多少也是受到他为人处世方法的影响。

他若不嫌弃的话,可以说是我的老师了。

他的一生最好的诠释了他那本书的名字——不落俗套的成功。

我不想说什么天妒英才这种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命运是一连串随机事件集合,上天没有目的,没有偏倚。

只能说以他的地位、资源和能力,这么多年前就发现了癌症,抗击了9年,最后还是这么年轻就走了。

一定是命运掷给了他现代医学极限外的疾病。

痛惜之余,我更感慨逝者如斯,生之可贵,趁活着,好好再为世界做点事吧。

最后附上史文森认为好投资人应具备的七个特质,我们共勉:

1.好奇心驱动的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

2.极致聪慧(Raw Intelligence);

3.自信心(Self-Confidence);

4.谦逊(Humility);

5.敬业(Work Ethics);

6.判断力(Judgment);

7.充满激情(Passion)。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记录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躺赢君
链接:https://xueqiu.com/6943090400/179275864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