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旦能够吃辅食了,很多家长开始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把最好的食物送到孩子嘴里。 虽然在现代流行的育儿理念里,4 ~ 6 个月就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从最初的米粉、蛋黄,到蔬菜泥、水果泥、鱼类、肉类等等,一项一项 添加,只要没有出现拉稀、吐、过敏等不适的情况就可以了。 但我们接触到不少妈妈的反馈是,严格照书喂养,甚至在厨房里添置了量杯、电子秤,但小孩吃了并没有长得好,反而容易不断生病,出 现咳嗽、发烧、便秘、拉肚子等症状。 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有所差异,食物应该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如果生搬硬套按书养小孩,没有不出问题的。做父母的要学会观察、分析、判断。 要判断孩子能不能消化食物,大便是否正常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群里有位妈妈和我说,孩子自从添加辅食以后就问题不断,尤其便秘非常 严重,哪天能主动大便都要放鞭炮庆祝。接触古法育儿后,才明白自己 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奶水少,所以她的鸡鸭鱼肉就一直没断过,甚至喝了一个月的猪脚汤。 奶水太油腻,宝宝的脾胃无法吸收,就造成了长期的腹泻,别的小孩可能一两个月就能拉下软便,她家的到了六七 个月,大便才开始成型。而等到宝宝能吃辅食时又开始错误喂养,导致雪上加霜,当时就使劲给孩子喂,觉得宝宝多吃一口,都是父母长辈的荣耀。孩子10 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吃下满满一碗粥了,当时非常自豪,每早一个鸡蛋,下午一个水果,三天一次鱼汤,都成了标配。但孩子的健康却因此受到影响,因为便秘,家长又把火龙果、香蕉、梨列为了孩子的必备辅食……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脾胃被这位妈妈伤害得透透的,从长期腹泻转为长期便秘,这就是伤了脾的表现,在我们第二章中对此有详细的解读。 所以古人总结到,添加辅食的时间一定是 6 个月以后,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写到:“儿早哺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 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尪弱难养。”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如果过早为幼儿添加辅食,会伤胃,瘦弱难养,还容易得皮肤病,反复发作。 并建议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米油。前面我们提到,粮食是植物的种子,植物的种子熬出来的汤,本身所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第一次吃辅食的宝宝来说非常有益,而且米油绝对是最好消化的食物。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亦提到:“半年之后,宜煮陈米稀粥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烂饭,以助中气,则自然易养少病。”这段话中的“陈 米”,也叫陈仓米,不是指霉变的大米,而是带壳稻米妥善保管一段时间后脱壳的,这时米的油性和寒性会大大下降,不伤孩子脾胃。文中的“粥 面”即粥上面的那层粥油、汤水,也叫米油。 另外,辅食要禁绝生冷水果,及油腻、荤腥,甜腻之物。如北宋儿 科医家阎孝忠在《阎氏小儿方论》中写到:“半岁以后,宜煎陈米稀粥, 取粥面时时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烂饭,以助中气,自然易养少病。唯忌生冷油腻荤茹甜物。” 《养子真诀》里也总结道: “吃热莫吃冷,吃软莫吃硬,吃少莫吃多,自然无恙。故粘腻、干硬、酸碱、辛辣,一切鱼肉、 水果、湿面、烧炙、煨炒、煎难化之物,皆宜禁绝。 小儿无知,岂能知节,知节者父母也。”建议给孩子的饮食尽量是温热柔软少量的,避开粘 腻、干硬、酸碱、辛辣的食物,以及尽量减少鱼、肉、水果等难化之物。 看到上面的建议,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很不一样?有些家长直接就会否认,因为在很多人观念里肉、蛋、奶、水果就是营养的代名词,而 事实上,群里不断有妈妈们反馈说,孩子在吃了营养充足的食物后,却出现贫血、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等各种问题。 所以,什么东西有营养,不要轻信任何的专家,参考第一节的内容,去观察孩子更为可靠。当然,也不能因为怕孩子伤到脾胃,就一直不添加辅食。 《活婴方》中就提到:“儿如爱惜太过,三两岁犹未饮食,致令脾胃虚弱,一生多病。” 当然每个孩子情况不太一样,妈妈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整,添加辅食只是很短的一个时间,给孩子的脾胃足够的时间去接受新的食物种类,对于他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摘自《牛妈古法育儿启蒙》第九章《选择食物》,原标题为《孩子的第一口辅食》 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 微信号|miaoshou-lianhua 牛妈学院|牛妈小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