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5期 ||《诗经》课堂:《小雅·巷伯》 /薛红诵读/闻天语赏析

 ljian21 2021-05-10

美丽小语: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巷伯,并非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官名,指古代司礼大太监,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巷伯,表字孟子。这个孟子并非继承孔圣儒家学说的孟子,而是周幽王时期一个有名的文人,他写过一首诗《巷伯》,存于《诗经》之中流传至今,诗中最后标明了作者本人的名号:“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由此以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流传青史。 

这是一首因遭受谗言致罪而发泄怨愤之情的诗。全诗七章,除了五章至七章外,其余皆四言四句。从诗里看到作者是西周王朝的寺人叫孟子。很可能是一位因遭受谗言获罪,受了宫刑,无奈作了宦官,这也是古时正直人士的可悲之处。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巷伯,并非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官名,指古代司礼大太监,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巷伯,表字孟子。

这个孟子并非继承孔圣儒家学说的孟子,而是周幽王时期一个有名的文人,他写过一首诗《巷伯》,存于《诗经》之中流传至今,诗中最后标明了作者本人的名号:“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由此以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流传青史。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镐京的郊外,在宽广的原野上,有一个神情忧郁的白衣男子正静静地凝视着杨园这个地方,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伴随着一丘一丘的田亩延伸向远处。他一想到身上的残缺,便是一身的冷汗。而身上的伤,还在心里隐隐作痛,想到自己在庙堂之上,遭受的不白之冤,而那些媚颜献上的人只知道花言巧语,玩弄花招。他仿佛看到丑恶嘴脸,正张着大口,向他扑来。他真想把那些个造谣的人,丢与荒山豺子老虎吞了。他想也许豹子老虎都嫌那些个人的嘴臭,也许都不肯吃呢。那不如把那些人丢到北极喂野人。若是北极野人也不肯吃,也许只能送给老天去发落。越是这样想,他心中的愤怒更是如火般燃烧起来,让他不得不一吐这快。这时,他不由得大声唱起来:“彩丝亮啊花线明啊,织成一张贝纹锦。那个造谣的人啊,实在太过份......”我们的行人正好行至此处,于是用笔记下了这首令人愤慨的诗歌,于是就有了今天的 《小雅·巷伯》

原文:

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
谋欲谮人。

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

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注释

1.巷伯:一个颇受王室信任的忠诚义士,因为遭受谗言而被处以宫刑,成了阉官,留在宫中担任侍从,故又称寺人。孟子,就是巷伯巷,是宫内道名。伯,主管宫内道官之长,即寺人。

2.萋、斐(fěi):都是文采相错的样子。
3.贝锦:织有贝形花纹的锦缎。古人珍视贝壳,所以用为锦上的图案。以上二句是说谗人诬陷别人用许多迷惑人的言语,好像组织好看的文采以成美锦似的。
4.谮(zèn)人:谗害别人的人。大甚:过分。
5.(chǐ):张口。侈:大
6.南箕:
星宿名,指箕星。因在南方,故稱為南箕共四星,联接成梯形,如簸箕状。古人认为箕星主口舌,所以用来比谗者。
7.適(dí):专主。与:助。以上二句意谓谮者害人太甚,或有助谋的人,但不知谁是其中主要的。

8.缉缉:附耳私语声,是说言语密集。

9.翩翩:是谝谝的假借。指花言巧语。
10.捷捷:信口雌黄的样子。幡幡:反复进言。
11.女:同"汝"。你。既:既而,不多时。

12.迁:迁移。既其女迁:谓祸患不多时也要移用到你的身上。即变而整自己。
13.骄人:指进谗者,谗者因谗言被君主听从而跋扈。好好:喜悦。
14.劳人:指被谗者。草草(cǎo:忧愁。视:察。矜:哀怜。
15.畀(bì):与。有北:北方荒凉苦寒之地。
16.有昊:苍天。
17.杨园:种植杨木的园。

18.:在……之上。

19.亩丘:有垄界象田亩的丘。
20.寺人:阉人,宦官。孟子:寺人的名字。

21.凡百君子:指执政者。

译文:    

彩丝亮啊花线明啊,织成一张贝纹锦。

那个造谣的人啊,实在太过份!

张开臭嘴何其大,好比夜空簸箕星。

那个造谣的人啊,是谁邦他谋划?


嘁嘁喳喳鬼话灵,一心想把人来坑。

劝你说话多谨慎,听者会觉不可信。


喳喳嘁嘁鬼话灵,一心造谣又挖坑。

那能没人来上当,祸患也要移身上。


骄横得意忘了形,受害的人却忧愁。

苍天啊苍天你在上!管管那些造谣的人,

哀怜那些受害的人!

那些个造谣的人,是谁给他出主意。

抓住那些个造谣的人,丢与荒山豺虎吞。

若是豺虎不肯吞,丢到北极喂野人。

若是北极也不要,送给老天去发落。

一条大路通杨园,路在亩丘丘上面。

我是宦官叫孟子,这首歌子是我编。

诸位君子赏个脸,认真听我唱一遍!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因遭受谗言致罪而发泄怨愤之情的诗。全诗七章,除了五章至七章外,其余皆四言四句。从诗里看到作者是西周王朝的寺人叫孟子。很可能是一位因遭受谗言获罪,受了宫刑,无奈作了宦官,这也是古时正直人士的可悲之处。

诗开头,一二章节用了两个比喻,入木三分地勾画出造谣者的丑恶嘴脸。“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就是“罗织”二字最形象的说明。花言巧语,造谣者东拼西凑罗织着别人的罪名,正象那织成的这张贝纹的罗锦,是多么容易迷惑人啊,也像南箕星张着大口一样,整天只知道张着大嘴陷害好人。并义正言辞的斥责那些造谣的小人,你们这样说,太过份了。

三四章节从正面入手,诗人说那些造谣的人整天交头结耳,制造谣言,陷害好人。诗人连用了“缉缉翩翩”,“捷捷幡幡”四个叠词,把造谣者的形象一下子就勾勒出来,他们时而附耳窃窃私语,造谣中伤,传播各种的流言蜚语。而无辜的人遭受刑罚的时,也许那些造谣者正得意洋洋。也正是从自己的不幸中,诗人看到了造谣者的真面目,并提出警告,让他们赶紧停止这种卑鄙的行为。我们从诗人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一种凛凛的正气。

第五章诗人用了一组对比“骄人好好,劳人草草”骄横得意忘了形,受害的人却忧愁。揭示出当权者的昏庸和社会的黑暗无道,试想一下,诗人只有在这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发出这样的呼喊,希望“苍天”能够明察整治那些造谣的人,怜悯那些无辜的人。这里的“苍天”,则是对统治者的代称。

第六章诗人满腔愤恨,就好像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他大声疾呼:“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由于对造谣者深恶痛绝,因此想要他一死了知。于是,他设想了几种将造谣人制死的办法,先扔给吃人的豹子、老虎,以解心头之恨。可万一豹子老虎也厌恶他、不吃他怎么办?于是他又设想把造谣的人扔到荒无人烟的北极去,可北极要是也不要他,那么人好把他交给老天爷发落了。诗人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不食,不受”。以表明对造谣者的万物共恶,以及他与造谣者的不共戴天之仇。

尾章诗人用“杨园之道,猗于亩丘”起兴,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站在宽广的原野上,凝视着杨园这个地方(或许是他常常劳动的地方)长长的弯弯曲曲的路,伴随着一丘一丘的田亩延伸向远处。于是他沉思中深深告诫后世君子,以他为戒,不要让他的悲剧再次在这些君子身上重演。或许在他的想象中充满着公平正义的这样一个社会。于是他在诗尾郑重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从而使这首诗成为《诗经》中少数有主名的作品之一。诗人无所畏惧,可见诗人的耿直与磊落。

在本诗中,诗人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造谣的人,一个是诗人。造谣的人代表了邪恶势力的代表,成为诗中诗人无情鞭挞的对象。从寺人孟子那个时候起,有多少君子,被别人陷害至死?诗人孟子是一个疾恶如仇、勇敢、耿直的人,虽然在肉体上受到了伤害,对那些造谣的人只能以笔伐之。让天下的君子引以为鉴。

笔者曾经最喜欢唐太宗问许敬宗的一段话:“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不能尽遂人愿,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故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之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的确,人生在世,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凡事只要依正道而行,依理而行,居善心对万物,便可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对于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天语小诗:

为《小雅·巷伯》而作

文:闻天语

看到你

复杂的五官

掩饰不了

你邪恶的心灵

你巧舌如簧

将文字编织成利箭

射向正义的良知

残缺的身躯

又何惧风雨

且让我以己之名

写下这千古的奇冤

 2018.9.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