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学考研考前检测(八)|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司南教育学考研 2021-05-10

(全文共计2500+字,预计8分钟复习完)

苏格拉底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是以讲演、交谈的方式在各种场合进行的,教育对象广泛,且不收取学费。

教育目的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的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如何培养道德,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德育论——“知识即美德”

 伦理道德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为此,他提出“知识即美德”这一重要伦理命题,也可以说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苏格拉底看来,道德不是天生的,人之所以不能为善或为不善,是由于人对于什么是善没有真正的认识。正确的行为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的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相连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
   “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形成正确的认识,但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人的道德还有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智育论

苏格拉底主张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除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体育论

苏格拉底认为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事情的基础,要尽可能保持身材的良好状态。健康不是天生的,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壮,人们一方面要向知道怎样保持健康的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什么食物、饮品、运动对自己有益。

“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所谓的“苏格拉底法”就是一种师生对话的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错误与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由于苏格拉底曾把教师比喻成“知识的产婆”,因此这一方法又被称为“产婆术”。


    这方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承认自己的无知;

  • 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 归纳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本质,形成一般的概念;

  •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局限性: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有一定条件:

①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③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