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影片影评:青春版能承受之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高考语文杰哥 2021-05-10

令他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米兰昆德拉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台湾导演杨德昌1991年的作品。本片获1991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判团大奖及影评人大奖,法国三大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导演奖,台湾第2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第36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杨德昌,广东梅县人。1969年毕业于台北交大控制工程系,197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电脑硕士学位,又去南加州大学电影研究所学习一年。正是这样一位理工科出身的现代艺术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及理性的分析力用这部电影为我们揭开了现实下的社会。

    全长近四个小时的影片,严肃而冷静,甚至有些让人透不过气的压抑感,这正是影片向我们传递出的感情色彩。

    将这些迷雾层层剥离开,影片讲述的核心问题浮现:是谁毁了这一代青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性剖析,也必须回顾我们自己的青春,追忆在那段青葱岁月,什么是我们能坚持走下来的支柱?换句话来说,什么是我们存在的主题?答案缥缈复杂却又显而易见:亲情、友情、爱情、学业、理想以及还未褪色的正义感。那么当这些美好事物全部破碎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价值观的转变和扭曲接踵而至,空中楼阁般的青春也必将万劫不复……

    小四,影片的主人公,他本是身被霞光的人,是家庭希望,上面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疼他,下面还有一个懵懂无知的妹妹,学习成绩优异。按理他应该考上大学,开启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可他却是影片最大的悲剧:甜蜜的背后却是易受伤的脆弱。之前的父亲为了他敢于挑战学校死板的条例,在他心中无比高大。可是后来父亲事业受挫,家庭生活变得窘迫不堪。而父亲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更是被小四看在眼中,这个形象逐渐不再伟岸,逐渐懦弱到渺小。当父亲又一次来到学校时,那唯唯诺诺的道歉、忍受欺负与嘲讽的表现彻底让小四受伤。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让小四挥棒打碎了教导处的灯,被学校开除。

学业和亲情的双重打击之外,小四的正义感也在慢慢褪色。在那个生存压力巨大的时代,年轻一代目睹了父母挣扎后的无力,从而逐渐变得消极,在拉帮结派、群殴夺地的生活中寻找存在感。小四也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正义感被磨平,在校医务室用不堪的污言秽语对年轻护士破口大骂,象征着迷茫的一代对刻板社会的无奈怒吼……当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那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情。

    其实旁观人看的很明白,小四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小明。小明并不是一个危险的人,但她远比小四成熟,她频繁换男友。小四表示不理解,甚至认为那会使她变得轻贱、让人瞧不起。其实小四到最后都不懂她,也正是小四对于爱情的执拗以及对爱情专属性的极度守护,最终使悲剧爆发。悲剧的由头很可笑,小四从自己并不信任的滑头口中得知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马泡上了自己的女朋。怒发冲冠的小四根本没有判断事情真相的能力,和好友小马决裂。友情爱情的双重崩塌最终压垮了小四,他拿着武士刀想要找小马对决,而小明出现并且跟他提分开的时候,小四彻底爆发了,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值得注意的是,悲剧爆发的时候小四口中所说的话,正是他父亲失意时教训他哥时说的那几句:不要脸、丢人……

    亲情,爱情,友情的苍白和对理想未来的无力感最终压垮了这个懵懂的少年,令人唏嘘。

小明,影片的女主角。如果说十五岁的张震饰演的小四太过青涩的话,那么小明这个角色应该是导演镜头下塑造的最好的、最具张力的形象。性格鲜明,命途多舛,本就具有先天的戏剧冲突性,她长着一张青春靓丽的面庞,皮肤细腻,短发齐耳、一颦一笑都涌动着青春的美感,像极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宁静。正是在这张面庞、这种气质的征服下,她不乏追求者,老大“哈尼”、小四、绯闻男友小马,再到医务室的小医生,她惊艳于各个男人群体中。但她坎坷的命运注定她无法甘心依附于某一个男人。父亲早逝,母亲精神失常,业余时间全部在搬家中度过,受尽了颠沛流离。亲情的缺失使她看不到理想,依附于强势的男人才能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于是她不断更换男友,寻找最强大的那一个。不得不说,她的眼光确实不错,每一个被她吸引的男孩子都具有那种尚未褪色的正义感。而这也是她过早成熟的原因。所以她可以对原本追求她却要和别人结婚的小医生说出:她不适合你,你俩没有感情。

    看到这一刻,我想起了东野圭吾笔下的雪穗,同样是无法忍受自己被“抛弃”的失望,即使她那个男人并没有对爱意。同样是不大的年纪,却早熟的一塌糊涂。不同的是小明没有雪穗的理性和冷静,更没有那种打心底渗出的阴毒。于是,过早的成熟也就意味着过早的枯萎,浮萍的爱情注定没有根基。她自以为的生存之道碰上了对爱情极度洁癖的小四,注定了自己的悲剧人生,值得怜悯,却不让人心疼一分……

    反观女配小翠,和小明不同,她穿梭在各个男人之间游刃有余,寻找乐趣,对谁也不打紧,对谁也不当真。先是跟着混混滑头,后来是小马,最后又和小四跑到了一起。她的爱情观很简单:游戏人生。有人说她是最通透的那一个,其实不然。她深知自己没有小明的明艳,她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爱情缺失,只是单纯的娱乐与满足。这也象征了那个时代大部分年轻人的追求:重压催化下的得过且过,百无聊赖,游戏人生。

    不得不说影片最大的惊喜,是戏份并不多的“哈尼”带来的。哈尼是混混中的老大,为了小明,他惹出事端离开故地,可他重新回来早已物是人非。当年自己信奉的正义感被一帮小流氓无情践踏。哈尼一身的海军装在外人看是帅气,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奋力的与众不同来彰显自己摇摇欲坠的自尊。他隐约感觉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他无知地将《战争与和平》当做武侠小说,却在读到“抵挡拿破仑”的时候神情落寞。他知道,在这个金钱当道的社会,物质已深深印入每个年轻一代的脑中。于是他最后独自与帮会老大“约架”,自以为聪明地说:我只害怕两种人,一种不要命,一种不要脸,我想你不是那种不要命的人。谁想,话音刚落,就被推到车轮之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可悲的是,他固执地坚信自己所谓的理想和正义感,可怕的是时代的车轮把他连同他的念想全部碾碎,天地广阔,却不留一隅于他。

    至于影片中的小马和小猫,一个是家境优越的贵公子,却因为失去最好的朋友而陷入深深的愧疚和无尽的痛苦之中。另一个终其一生,都在追随着猫王的影子,可是短小的身材和不出众的长相注定理想只能破灭。当他还在夸耀自己被猫王回信的时候,却不知道这件令他无比骄傲的事无人知晓……

    影片完结于又一年大学录取通知广播播报之际,小四,小明,小翠、哈尼,小马和小猫等一干人原本可能会顺利入学,可在社会的重压下,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激变时期,他们或失去亲情,或丧失友情,或毁于爱情,或陷于自己深信不疑的正义感中。直到理想尽碎、青春坍塌,直到明白社会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才知道追悔,却已太晚。他们终究无法突破自己的局限,撕下长在社会上那张华丽的假面,他们也无法清楚地看到藏在面具后面黑暗的丑陋,而这正是那个困乏时代的缩影,每个人都是其无法挣离的受害者。

    终了,他们毁于他们所不能承受的青春之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