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五)临证谈理中丸

 火帝养生_WSH 2021-05-11

我们前面讨论了理中丸中的四味药谁为君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理中丸这个方剂中的人参能不能用党参来代替?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但是,真正捉摸一下,还真的是一个问题。临床上还真的需要我们明白这些问题,或者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下面我们用一个病案来做一下说明:

张某,男54岁,2010年8月22日初诊,间歇性腹泻10年余,每日晨起即便泻,饮食不慎,情绪波动,遇冷受风皆易腹泻,故不能应酬、不也出差。多方治疗,收效甚微,食欲尚可,不喜饮水,睡眠尚可,无明显四逆。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弦。

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病人,54岁的男人腹泻了10多年,腹泻,应该是很常见的病证,但是,他每天早上起来就会泄泻,吃得不合适了,受到情绪的影响,受凉这些都会造成他腹泻。像这种人不敢应酬,不敢出差,平常没有人请得动他出去吃一顿饭。

这种病看起来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很折磨人,有一点值得注意,为什么治了十几年了,还没有治好呢,收效甚微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我们总去攻克疑难杂症,重病大病,那这种小病,普通病常见病谁来解决呢?如果中医对这些常见病的疗效是非常确切的,那中医在老百姓的心中,这个声誉绝对会好起来。我们总说中医的生存环境不好,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我们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疗效不够。

我们来看这个病人,吃饭还可以,不喜欢喝水,睡眠也还可以,手脚也不冷。舌质淡,舌苔白,这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脉是虚弦,就是摸起来感觉有点紧,有点弦,但是按的时候,觉得是空的,但是,比脉弦大的又要稍微好一点。但是,对于一个年龄54岁的人来说,脉有点虚弦也比较常见。

我们碰到这样的病人,该如何来辩证?用六经辩证,没有少阴和厥阴吧,难道是太阴病?能不能用乌梅丸?肯定不能。有人说乌梅丸主久痢,你没有辨明原因,凭什么用乌梅丸呢?单凭久痢,这还不够条件。

这个病,我们只能辨到太阴,如果有四逆的话,我们还可以考虑有没有少阴的可能。太阴病,中焦虚寒,这样我们第一想到的方子就是理中丸,应该没有问题,似乎每一人医生都可以辨到这一步。从辨证到用方应该是没有疑难的。

高建忠老师辨证:脾肾虚寒,兼肝脾不和。在这里,为什么要考虑到肝脾不和呢?因为病人有情绪波动,容易引起泄泻。还有一个要考虑到患者的性格和他的职业,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环境等多方面考虑。于是考虑到肝脾不和,但是,脾肾虚寒是基础。

治法:温中祛寒,疏肝和脾为法

用药: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方剂:红参9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炒白芍12克,防风3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四剂水煎服

我们来看这个方剂:红参9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炙甘草3克,这是典型的理中丸,只是把白术换成了苍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白芍,防风和茯苓。白芍和防风是从痛泻要方(白术炒,三两, 白芍炒, 陈皮炒,一两五钱, 防风一两)里拿过来的,是用来调肝的,茯苓是利水的,茯苓不但可以利水,还可以除烦,所以,也有宁神的作用。

这个患者要求自己去抓药,自己去煎药,心很细,病人吃了这四剂药以后,到底有没有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如果有效,还需要再开药巩固吗?如果没有效,应该如何来修改处方呢,请看下一集,我们将做更详细的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