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美姐的公益之旅 | 麦芽悦分享

 麦芽公益悦读馆 2021-05-11

演讲人:盛春美,杭州心远公益的创始人之一,现任理事长,心远公益在今年4月23号创办了荻蒲乡村图书馆,很多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阿美姐。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麦芽悦读馆微信群中做这样一次分享。

我是地道的杭州人,家乡在杭州西郊的转塘镇,著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从事通信工程管理类,但是一直对文科类的阅读有很大兴趣,所以在业余时间自己会比较喜欢阅读,自己有了孩子后发现在育儿过程中很多亲子阅读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自己从事公益本身其实是业余的,其实自己本身有公益这个理念也是最近七八年的事,等到我三十多岁才开始慢慢有一种公益的理念,所以我非常钦佩你们这些大学生志愿者。

之前小的时候,家庭环境中我的父母也都是很善良的人,他们以前在村里的时候也总是喜欢帮助左邻右舍。所以我也从小形成了这样朴素的思想观念,觉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需要去帮一把。

而真正公益这个概念接触和参与得还是比较少,知道接触到乡村图书馆,相信之前还是有人了解过立人乡村图书馆的。


洪哥的麦芽悦读馆其实也是之前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分馆之一。

当时接触到立人乡村图书馆,还得从我家孩子的阅读说起,当时他到了小学五六年纪这个阶段,有些低龄段的一些书,比如绘本、儿童读物等,加起来也有三百对本,要一下子扔掉,感觉很可惜。周边很多朋友也注重阅读,也积攒了不少,然后我就想,要是能有需要的农村能接收这些书籍的捐助,发挥书的价值就好,当时就有人给我推荐立人。

然后我就和立人的一个分馆连写上,捐了一百多本书。你把书捐过去之后你肯定回去关注这个图书馆。于是我就在网上慢慢开始关注立人了。

说实话,一开始也只是捐书,但是捐款呢,我还有些想不通,为啥要捐钱给哪些志愿者呢?不是应该无偿的奉献么?

所以就这样,一直关注了一段时间,慢慢地我就体会到,好像捐些书设立个图书馆还是挺容易的,但是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其实更重要,也就是在图书馆的馆长啊,志愿者,管理员上门的,毕竟什么事都是事在人为。

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和推广,没有管理者主动将好书推荐给小读者,没有去推广阅读,那么我们捐过去的书,只会在书架上落满厚厚的灰尘。

所以我就逐渐发现,其实能不能留住这些志愿者这件事其实比捐书捐物更加重要,这也是捐钱的重要性。毕竟好的职员要留住,不能完全靠这种无偿的奉献啊。他们也需要一定稳定的收入维持生计。

所以在大概2010年吧,我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倡议书,希望自己亲朋好友,能一起关注立人这个公益组织,为他们捐钱。


当时我看我一个人捐的,毕竟有限,怎么才能够在后方为立人乡村图书馆服务,能够为他扩大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呢?我想我该去做更大的宣传工作,所以当时我就经常在杭州的图书馆啊,浙江的图书馆啊,参加一些活动,也认识了一些阅读圈的伙伴,很多都是在图书馆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开展了一些宣传活动,去做了几次演讲。

然后到了2012年12月,浙江大学有一次社团活动,他们的公益社团的一次活动主动邀请我去做一次演讲。

说实话,我其实不是一个胆子很大的人,当时通知我去做演讲的时候,我首先内心想到的是拒绝,然后,另一个声音就说,这么好的机会你一定要抓住才行,就这样自己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答应了下来。

记得那一次是第七届长三角高校公益社团的论坛活动,规格还是蛮高的 ,他们一共邀请了三个这个组织的负责人,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代表的杭州立人做了一次主题分享。

经过那次分享以后,我感觉效果还是蛮好的,就是有更多的,杭州及周边的人认可这个立人乡村图书馆,在线上就进行了一些交流成立了一个qq群,名字就叫杭州立人之友qq群。,在线上进行了一些交流。

但是时间长了,就觉得大家在线上的凝聚力还是不够,然后在2013年,二月刚刚过完春节,我和几位杭州本地的比较热心的立人之友发起了新春的聚会。虽然网络这么发达,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面对面的建立感情。

通过那次,大概近二十个立人之友吧,大家见面就相谈甚欢,当时我们找了西湖边上的一个茶室,只是简单吃了个蛋炒饭,当时大家觉得我们杭州立人之友比较有凝聚力,就成立了一个稳定的后援团队,对每个人做了点分工,谁负责宣传,谁负责组织之类的。

也就是在2013年的春节,我们几个比较热心的立人之友慢慢形成了一个团队,但是还是以立人之友的名义,然后我们立人之友中的张海超,因为曾经做过一两个月的短期志愿者,所以他对那里非常有感情,他回来后找我说,我们立人之友能不能定点支持一家立人分馆

她说看好那家云南孙世祥图书馆,我们是不是可以定向支持一下?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是面向支持立人的十多个分馆,使得参与的一些朋友可能成就感不是很强,如果定点支持一个,参与感会更加强烈一些通过坐下来一起讨论,我们就定下来由我们杭州立人定向支持立人云南孙世祥图书馆。

可能是冥冥中有安排吧,我们支持了不到一年,2014年9月,立人乡村图书馆突然起了风波,被迫要求解散,真的是很可惜。全国十几个馆就这样解散了。

好在云南巧家孙世祥图书馆在本地人的支持下,按照上面停业整顿的要求停顿了一段时间后又以个人名义开启,所以我们杭州立人之友后续还在一直支持。

但是毕竟立人已经解散了,我们不能以立人之友的名义继续活动,所以就想着再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来历也挺有意思。因为我们每次线下活动开会常选在杭州的一个叫心源茶楼的地方,于是其中的一位李老师就提议说不如叫心远吧,于是心远公益这样一个草根的组织就成立了,并成立了理事会。

我已经在这个理事会连任两届理事长了,我们在理事会里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巧家孙世祥馆运营也正常化了。

这时候我们就尝试了自己参与筹建一个公益图书馆的想法,最好是就在浙江周边,这样我们支持者也可以常去做一些短期服务,毕竟云南太远。

也是机缘巧合吧,我们的华老师,在一次日本之旅的活动中打听到浙江桐庐,荻蒲村,有这个想法来做个图书馆。

然后我们就和当地的一些支持者,我们称之为乡贤,一起讨论过好几次,然后在那边的村干部也很支持,几次都亲自参加讨论。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分析,差不多是在2015年7月份,开始在网上众筹,然后那个图书馆的的服务是由村里免费提供的,是一栋新建的仿古建筑的房子,非常精致,然后再请人做设计,订书架,网上募款。


从2015年7月到今年的4月23号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开馆,这历时的九个月确实是对我们这支杭州团队的一次极大考验。



因为大家都有本职工作都比较忙。有的是大学老师,有的是律师,有的做人事管理等等。还常常要感到距离杭州市区五十多公里的地方推进工作,但最后,我们还是把它建起来了。

现在荻蒲乡村图书馆,我们是请了本村的人做专职管理员,要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符合我们要求的人也确实不容易。


光靠一个专职管理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经常需要短期的志愿者去做支持。


我觉得参与社会公益实际上就是肩负起社会进步的一份责任吧,所以我很佩服也很欣慰这么多大学生志愿者和年轻人这么早就有了这份责任感。

记得前一段时间听到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经过几万年还存在的话,那是因为爱和宽容。我觉得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就现在而言,可以理解为,公益是传递一种爱吧。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是六七岁的样子吧,我们家在杭州的郊区,那时候大家进一次城里大概一个多小时,我偶尔有几次会跟着父母进城去买点东西或者干什么。

记得有一次,那时候公交车真的很挤,小孩根本就站不稳。那时候有个座位上坐着的一个人,我站他附近的时候,她2一把把我拉到她腿上坐下,我记得她那是穿着很整洁漂亮的衣服,皮肤白白的,说话很好听,但她就是直接把我抱在腿上坐着,我当时脸胀得通红,因为我知道我是乡下的孩子,当时城里人和农村人看着还很有区别的。我当时也不经常洗澡,坐在那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我怎么就不穿一身干净点的衣服呢,为什么不把头发洗干净点呢?

我这样一个孩子,就被阿姨这样抱在她的怀里。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也一直印象深刻。

我们常说我们是在做阅读公益,实际上是在做教育方面的公益啊,做阅读其实就是在做教育,教育又是什么呢?

有句话说了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也就想什么呢,我们送了那么多书到乡村,搞了那么多活动,就希望哪怕突然某一次你的爱影响了其中一个孩子

也是值得的,真的受影响只需要一瞬间。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管年龄大小,能抽时间去服务一下乡村的孩子们,因为阅读从广义上讲不一定是对书本的阅读,其实对人也是

一起阅读就像我对那位童年记忆中的阿姨,我对她就是一次深刻的阅读记忆。所以在做公益过程中你带给他的是一种爱的体验,可能比任何一次活动或任何一本书更深刻。

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当中来,也希望大家支持云南巧家孙世祥书屋,浙江桐庐荻蒲乡村图书馆和洪哥的麦芽悦读馆,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