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认识的夏令营|麦芽悦分享第八期

 麦芽公益悦读馆 2021-05-11

俊杰现在成都设办028青年空间,同时也是萤火的项目负责人。萤火主要针对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中对大学生的培训。

独孤俊杰:

我在高中阶段时接触了乡村图书馆,也是最早受益于乡村图书馆的那一批学生,正是那个时候知道乡村图书馆和乡村夏令营的,也一直关注着这个领域。

后面来到成都的时候了解到更多关于青年的活动,发现这些活动(冬夏令营)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

之所以取名青年空间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当时在北京接触了一个706青年空间的概念,后来我们就把我们的活动团队改成了青年空间这个名字。


我个人对青少年成长和自身发展比较感兴趣,所以一直在关注并参与类似青年空间、青年旅社、青年公寓等和青少年相关的事情。

关于乡村发展,我则是一直在关注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乡村阅读推广和乡村图书室的一些情况。

后来发现一个人做这些会太吃力,需要寻找一个团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起相互学习,所以今年大概九月份的时候,加入了萤火。

萤火是一家专门做大学生假期冬夏令营的培训机构,他和北京的益微青年一样,都是培养大学生去参加冬夏令营的培训机构。

益微公益这两年都在做乡村夏令营发展论坛,今年是第二届,第一次论坛里讨论把大学生乡村假期支教改成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然后就有今年的讨论。为什么要把它改成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和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可以去搜些相关资料。

大学生乡村支教和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两者还是会有区别的。这里做了个划分,严格来说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是大学生假期支教中的一种,然而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则是把支教中课程辅导的部分给剔除了。

我们说的大学生冬夏令营是不鼓励大学生进行课业辅导的,而很多大学社团会把大学生进行课业辅导放进去。

这个就是第一次乡村夏令营发展论坛的主要讨论内容,主要是改名为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而第二次呢,也就今年主要的讨论的主题是“平等对话、共同生长”。


今年的论坛中,我还参加了一个部分是共识会的讨论,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共识会的讨论结果,在这里我们更加清晰地把大学生冬夏令营的概念理了一下,还讨论了一些大学生假期支教的受益标准,比如冬夏令营中大学生的受益标准是什么,儿童受益的标准又是什么,如何评估大学生冬夏令营开始的效果等等。

主要交流了一些看法,发一些共识会的论坛。讨论什么是好的夏令营,以及一些夏令营的案例分享,其中我觉得有点干货就是,有几个工作坊,比如艺术工作坊、游戏工作坊、服务学习工作坊、阅读工作坊等等,会找一些成熟机构大家去感受、做活动、体验等等。

我去参加了学习工作坊和设计思维与对话式学习两个工作坊,然后其他的工作坊因为时间冲突没有来得及参加。详情可以参考益微论坛。http://evforum./

论坛期间碰到安徽阜阳南塘的剑华,我们也是老朋友了,这次相遇我们探讨了当地图书馆和冬夏令营培训机构合作的可能性,比如南塘和萤火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固定合作,然后由双方共同制定课程,萤火负责培训大学生,去南塘开展冬夏令营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会更有组织性和执行力。我个人很期待这样的合作成功。

国内目前做大学生冬夏令营的我们有做过一定的分类,主要有这么三类,一种是像益微青年或者萤火助学,都是做大学生冬夏令营培训的,二是像担当者行动、灯塔计划等则是每年直接招募学生去定点做冬夏令营活动。三就是像麦芽悦读馆、孙世祥图书馆等,在当地已经有了图书馆然后每年去外面招大学生过来做冬夏令营的活动。

我们去北京日日新学堂学习的时候,当时校长跟我们聊天谈到关于课程的设计,当时觉得很有启发。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想应该如何来设计一个课程,冬夏令营到底要包含哪些内容呢?


校长则说,其实课程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比如可以考虑,如何把一个绘本课程做到七天或者十天,做成一个系列的课程拓展,如果把一个绘本的课程内容想好了,你就可以做了,而且这也可以很自然的把内容复制和发散出去。

我一直在想或许一个夏令营可以做成基于一个课程,把内容串在一起,而不是分成很多课程把它糅杂成一个夏令营。

最近也刚好看到一个石头汤绘本的课程,(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28/12/32669472_554485547.shtml)或许真的把一个绘本课程展开,持续一个长时间,也是冬夏令营可以去尝试的,并不需要那么多兴趣课程的糅合。

这两年不管是做青年空间还是大学生冬夏令营,我们会经常关注大学生参与度的问题。也就是对大学生的意义。


我们也会感受到大学生们对冬夏令营有很高的热情,而且也很想把这个做好,但是经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呢?我想了一下这方面原因。

首先,很多大学生还是抱着一种同情心、爱心泛滥的想法去做的,这个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

另外就是,大学生其实真的可做的事有限,所以日日新学堂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大学生去做夏令营,就让大学生做一个课程,就像当一个老师一样,把一个课程做好做熟。

大家通常想到大学生去这样的乡村冬夏令营,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付出者,处于付出的状态。其实这个问题,之前很早就是有人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个冬夏令营中,最大的成长群体还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大学生。

所以我们团队也在考虑调整大学生在冬夏令营中的比例,要求大学生在冬夏令营的比例为70%到80%,而当地中小学生只在20%左右,目标人群主要突出大学生。

或许像麦芽悦读馆这种,当地有专门的社工,而大学生过来只是做一些事情,这样的模式或许更好些,而像支教团队这样的培训,在服务质量上的提升就相对有限。

我们每年夏天培训的团队大概在60个以上,持续一个月的培训,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顾及到每个大学生的成长,相对效果质量有限。

伟恒:

我来谈下我的看法,我觉得大学生乡村冬夏令营,本质上是个教学设计的过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比如对小学生,我们希望小学生在哪些方面有些成长?阅读方面?心智方面?人际交往方面?

然后针对这一目标去设计实施。设计实施有各种方法,比如直接讲课,比如小说阅读,比如游戏,戏剧等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方法实现同样的目标。


下一个注意事项是选择什么方法适合大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冬夏令营的最大困难在于,大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有限,如何尽可能的让这些大学生们做出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这是个挑战。

对于大学生,我们希望可以提升他的领导力(个人认知、团队建设等)。

我自己建议,如果有能力有条件的话,最好把课程设计放在自己(指组织方)做,毕竟教案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让大学生做的工作就是拿这个教案去实施。

如果将教案工作交给大学生去设计,这样可能就对课程失去了控制力,同时设计这个活对大学生团队自身的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有些可遇不可求。

一旦教案设计好,然后就是按照教案来进行培训甚至可以要求大学生按照这个教案实际来演练一遍。

这会让他们很清楚在课堂过程中跟孩子们做什么事情,而不至于不知所措。

接下来,可以派督导在当地进行跟进和主导,可以了解大学生在当地有遇到什么困难,帮他们把困难解决,或者了解到大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否没法按教案实施,有什么不足,帮助他们调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