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历史科普系列七——蜀汉和东吴是阻碍中国统一的罪人吗?西晋统一三国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金色年华554 2021-05-12

最近在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言论:

三国乱世,诸葛亮和姜维穷兵黩武,蜀国就应该早日投降,对魏蜀两国人民都好;

东吴孙权也应该早日归降曹魏,避免两国刀兵相见,祸害人民。

甚至进一步说,诸葛亮和孙权都是阻碍统一的罪人,三国时代根本不值得提倡。

图片

乍一看,好像这话还没什么毛病,但是仔细想想就觉得不对劲。

这种言论的逻辑在于:内战或者割据战争对国家和人民是不好的,所以割据的一方应该向另一方无条件投降。

那么到底谁投降谁呢?要看最后谁完成了统一。

问题在于,没完成统一之前,怎么知道谁能完成统一。

类似的言论历来就有人说过,比如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就表示:

孙权、刘备打赤壁之战,就是分裂国家、阻止统一的行为,张昭劝孙权投降曹操才是心怀天下。要是孙权听张昭的,天下早就统一了,老百姓早就安居乐业了。

图片

曹公仗顺而起,功以义立,冀以清一诸华,拓平荆郢,大定之机,在于此会。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弊哉!虽无功于孙氏,有大当于天下矣。——《三国志.吴书.张昭传.裴松之注》

这个问题的对错完全在于你的立场。

如果你站在曹操一方(讨伐方或者侵略方),你当然希望到处宣扬“投降有理”,巴不得都是像刘琮、张鲁那样倒戈卸甲、弃城投降。这样就能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开疆扩土的大业。

反之,如果你站在孙权一方(被侵略方),作为统治者,你当然希望宣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拥护大汉王朝,宁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坚决不向曹操恶势力低头。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不适合宣扬“投降有理”论,毕竟近代的耻辱、抵抗日寇战争的伤痛刻骨铭心。

魏蜀吴之争虽然属于内战,不涉及民族矛盾,但是“投降有理”这个理念是不值得推崇的。

图片

我们看这个《新三国》这部剧,刘琮在荆州开城投降的时候,曹操还看不起他:尚有如此多人马,为何不战而降呢!

刘琮一脸怂逼:这……

“投降有理”的观念在曹操看来是非常羞耻,非常脑残,非常扯淡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年官渡之战,袁绍大兵压境打曹操,曹操处于劣势,这时候如果曹操投降袁绍,对曹袁治下的人民不是都好,可曹操非要“穷兵黩武”跟袁绍打,而不肯投降袁绍,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死伤。

凡斩首七万馀级,辎重财物巨亿。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巉,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

曹操明知道投降袁绍对百姓更好,可还是穷兵黩武抵抗袁绍不肯投降。

这说明,这个言论在曹操,以及曹魏眼里,是脑残的,扯淡的。

那么诸葛亮如果早日投降,对蜀国人民会好吗?

我们来看下,阿斗投降后,益州人民是否过上了好日子。

按照易中天先生是神论:司马伐蜀如何胜?驱逐荆州和东州,蜀人治蜀得民心。

强调对蜀人区别对待。

事实如何呢?

钟邓之役,放兵大掠,谁复别楚、蜀者乎?

“皇军”一来,管你是四川人还是湖南人,统统杀烧抢。

再看看我大晋初治益州的功绩:

巴郡……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

只听说过溺女童,天府之国居然出现了大规模遗弃男童。儿子都养不起啊!什么叫苛政猛于虎?这就叫苛政猛于虎。你不节育,朝廷来帮你节育。

图片

刚到泰始四年,就来了出益州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汉:

故中军士王富,有罪逃匿,密结亡命刑徒,得数百人,自称诸葛都护,起临邛,转侵江原

……初,诸葛瞻与邓艾战于绵竹也,时身死失丧,或言生走深逃。瞻亲兵言富貌似瞻,故富假之也。

其后,汶山守兵叛,汉中郡吏反,到了元康年间更是乖乖不得了,开闹流民起义。正儿八经的天下未乱蜀先乱。经过我大晋一番猛如虎的治理,留下了句民谚:

蜀贼尚可,罗尚杀我。平西将军,反更为祸。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奈何奈何。

图片

一通折腾完,李雄重新独立,搞出了个成(汉)追踪蜀汉故事,益州人民才算过了段消停日子。又出现了熟悉的记载:

事少役稀,民多富实。至乃闾门不闭,路无拾遗,狱无滞囚,刑不滥及。

末了一算账,据说“穷兵黩武”的蜀汉统治期间,账面口增八万,大晋承平日久,账面口才增四万,还能说什么?

因此,笔者以为:国家统一虽然是众望所归,然而有些统一却导致了历史的倒退,这种统一就是历史上的一大败笔。

实施善政的朝廷统一,这叫进步。实施恶政的朝廷统一,这叫灾祸。

图片

那么魏蜀吴三家,哪个国家治理得最好呢?

曹魏固然有它的功绩,比如征乌桓、征匈奴、改革文书制度、兴修水利、恢复淮南经济……;

但是蜀汉和东吴都各自有各自的功绩啊!

先说东吴,东吴最大的功绩是大规模开发东南地区,要知道汉朝以来扬州地区很少有过大规模的开发,《史记》对于吴越地区的经济状况描述是这样的:“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东吴还派卫温、诸葛直去了夷州(台湾岛),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以至于几千年后我国都可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再说蜀汉,蜀汉自打先帝活着的时候就修了傥骆道、子午道、褒斜道、金牛道4条栈道,战时运兵运粮,和平时期运货,后来唐朝发生叛乱时,很多官员都是走先帝修的栈道避难。

图片

李严在犍为时重修了蒲江大堰,发展水利,水运以及商业,然后先帝又命令诸葛亮、李严、伊籍、刘巴和在下一起制定《蜀科》,依法治国,拨乱反正,结束了益州黄巾杀刺史郤俭以来的混乱局面。

刘二牧时期杀了人可以躲到甘宁那种豪强家里避难,先主入蜀后你敢躲一个试试?

诸葛亮时期更是任用蒋琬、费祎、董允、郭攸之等贤才,并且大规模开发了南中,巴蜀也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路无拾遗,夜无闭户。

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季汉和东吴的贡献在于,开发了南中、荆南、吴会、交广等地区,试问那些统一的政权,它们能否像季汉东吴一样大规模开发边地?

所以综合来说,诸葛亮的蜀国是治理得最出色的。魏、吴两家应该向西叩首,倒戈卸甲,以礼来降,让全国人民都享受一把吏不容奸,强不侵弱,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待遇,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历史的进步,咋能反过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