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海,究竟该去哪里做头发?

 克勒门文化沙龙 2021-05-12

转眼农历新年就要到了,大家头势清爽伐?去做头发了伐?小克勒最近路过街边的理发店时总要朝里望一望,店里烟雾弥漫的热闹劲像是过年一样,不用细数,一眼望去顾客中十有八九总是女子。

我们上海女子称去理发店叫做头发,这再正常不过的时髦事,因为2017年最后一天发生的事,让我们如今说起“做头发”时总要多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正巧小克勒看了上海Lady程乃珊的文章,说起曾经的上海滩那些关于做头发的见闻,甚是有趣,遂整理了一二,与大家一起分享在上海做头发的二三事吧。

上海女人与做头发

其实上海女子到外面理发的历史,也就近百年。上海开埠后,西风渐进,二十世纪30年代初,上海陆续开设了一些使用电烫器、火烫器、电剪发器、电吹风机等现代理发器具的美容室、理发厅,上海的女子便开始烫起了头发——上海话叫“做头发”。

为何叫“做头发”?程乃珊说:“那是因为三千烦恼丝当真是用手工一丝不苟'做’出来的,否则,烫好的头发就像只鸡窝,毫无美感!头发烫好后只是第一步,像毛胚房,接下来就是做细活——做头发。

上海女人还习惯去理发店洗头,叫'汰头’(Dá Dóu),这洗头在家里花洒下就可解决,为何还要跑到理发店去解决?这洗头发就是做头发,硬碰硬是手工活。

'汰头’(洗头)对上海女人,绝不仅仅是清洁头发这样简单。如果说男人有固定的聚会减压场所,老派点的是茶馆店或混堂(浴室),时尚点的是酒吧,那么,女人呢?除了看电影下午茶,女人的孵点就是剃头店。所以,女人跑一次剃头店,没头两个钟头是出不来的。”

上海的剃头店

今天的上海,大大小小的理发店鳞次栉比。

据程乃珊说:“从前上海没有发廊,只有美发厅。沪上知名美发厅有南京、白玫瑰、百乐、沪江和华安等几家,应算老上海头挑的理发店。”

尽管霓虹招牌打的都是以“牡丹”、“玫瑰”、“芙蓉”等花卉名为主,后加以厅、院、室、屋、馆、公司、店、号等等。

但老上海人把理发店都叫剃头店,称理发师为剃头师傅。

对此,程乃珊写道:“这里面没有任何歧视之意,倒有点像上海人家惯称熟络的邻里小名:什么阿五头阿六头,大妹大弟……你讲有什么歧视?只是叫起来顺口。”

为何称为剃头店?那是因为传统中国女人是从来不外出理发的。上理发店的只有男人,所以统一叫剃头店。

早期的上海理发室就已分男宾和女宾,师傅也专有做男式头和女式头之分。

上海的理发店向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绝对是重女轻男的;通常女宾部空间要更宽敞,座位也更多。

许是受“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启迪,一般做男式头的都是年轻的女理发师,一样白袍一穿像煞护士小姐;女式头就是男理发师主理。但早期女客都是外国人,后来渐渐被部分时尚思想开放的女性所接受。

上海上好的理发店,都集中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华界和老城厢就一直少有层次的理发店。

小克勒给大家找到了那些至今仍健在的老牌剃头店。他们中有些是原址,有些是老字号原来的师傅自己出来开的。这里面可有你或家人的记忆吗?欢迎留言来和小克勒说说。

地址:南京西路784号(近石门一路)

人均:80元

地址:淮海中路1352号2楼(近常熟路地铁站7号口出)

人均:140元

地址: 雁荡路28号(近淮海路)

地址:南昌路183号(近茂名路)

剪发:70元

地址: 浙江中路428号(近福州路)

上海的理发师

从前女人都是头上盘只发簪,有专门从事此行的梳头姨娘定时上门帮你打理。

这些梳头娘姨是标准的三姑六婆,一张嘴巴如涂上蜜糖,可以哄得女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恨不得天天招她来梳头,这才叫财源不断;反过来,梳头娘姨嘴巴又是极其谨慎,尽管穿堂入室龙门阵摆得有山有水,但从不搬弄家长里短,她们手里的几个固定客户都是得罪不起,否则就失去一份赚头。

旧时女子消遣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整天窝在家里,有个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外头人送点讯息来还可以因此令形象焕然一新。可见,早在百多年前,女人打理头发其休闲消遣更甚于呵护头发本身。

宋氏三姐妹

有如男人有种朋友,彼此从不串门,宁可在茶馆或酒吧聊天;女人也如此,这样的朋友反而做得长,所谓距离产生美吧。而剃头师傅,永远是女人不串门却是最知心忠诚的朋友。

上海的理发师是全国出名的,特别是专做女式的,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上海理发师还是一个挺刮的品牌,多开在港岛北角跑马地上海人集居之处。这批香港上海理发师多少在上海有一本流金史。不是出身“南京”也起码是“白玫瑰”。

上海师傅大多细皮白肉,眉清目秀,除了理发师本身是室内操作外,或者这个行当入门,就是有一定外貌要求的。同样穿一件笔挺的白大褂,猛一看与医生似很难区分,其实是很容易的,理发师因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的头势一定格外姿整,且讲话举止也不自主带几分阴柔。

老上海理发师似都十分中性,以至女客都将他们当“姐妹”,可以掏出很多知心话。

女人在上班地方或家里公婆小姑处受了委屈,与邻居不睦或犯了更年期忧郁症,经热水和香喷喷的洗头水温柔的冲洗,再在理发师一双手体贴细微的呵护下,那最后一道心理防线顿时就崩溃了,如决堤的黄河,一泻而快,再加上理发师“姐妹”耐心的聆听和与你彻底一边倒站在同一阵线的明朗态度,明知这是理发师拉拢顾客的最基本常规,但女人还是十分受乐的。

于是往往,顶着一头疲惫的无精打采的头发和一肚皮“挖塞”(不畅快)踏进门,出门容光焕发心情舒畅,这就是女人为啥爱去理发店'汰头’。

电影中的上海理发师

程乃珊的这一大段描述,让小克勒不禁想起早年有部电影《做头》,霍建华饰演的理发师阿华为关之琳做了10年的头发。一直活在往日骄傲里的女主,一直期寄着有人能真正的了解、欣赏、懂她,于是她不断地去做头发,为的就是想留住那份骄傲。她以为阿华是懂她的,然而当她终于走出令她终日消沉的婚姻投奔阿华时,阿华却另有选择了……

霍建华和关之琳

做头发,对于某些典型的上海女人,的确是非同小可的事情。正如作家刘心武所说:这关乎到她们的身份、尊严,她们昔日的荣耀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极致的情况下,甚至关乎到她们的生死存亡。

当年电影外的幕后故事让这部电影一直存在小克勒的脑海中,视觉大师陈逸飞呕心沥血的遗作《理发师》。

影片画面从一入戏起就开始呈现出特有的唯美。尽管所描述的一样是老上海,尽管所表达的同样是那份熙熙攘攘,但陈逸飞运用其独特的魔杖,将人文环境与人物的特性及心理状态有机地统一在对于影片主题的升华之上,画面的表达因此充满了韵味而引人入胜。

1962年由“五十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王丹凤主演的《女理发师》,一部片长只有49分钟的喜剧电影,故事简单、诙谐有趣。

片中的理发店名为“三八理发店”,里面的理发师全是女的,女主角表现出色,当上了“三八红旗手”。而现实中的王丹凤也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更有意思的是她出演本片时正好是38岁。

我们究竟该去何处做头发?

如今,历经世事变迁、市政动迁,要想找一位几十年不换的理发师比登天还难。现今的理发店动辄成百上千的价格,和噱你办卡的不良体验,再加上理发师(时尚点称为发型师)流动性大,还常常货不对版,让不少老上海人大呼,再也找不到从前那份不离不舍的交情了。

最后,小克勒诚心地请教大家,你们都在哪里做头发呀?

本文部分节选自程乃珊《做头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