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终于迎来这只怀胎4年才出生的大象!

 克勒门文化沙龙 2021-05-12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魔都,不仅因为这里有你看得见的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繁华景象,更因为这里滋生了一种“魔力”,是你不一定能看见的,而它被称为“海派文化”。

这里曾经诞生了无数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一”,音乐、文学、美术、建筑、电影、舞蹈、戏曲等领域人才辈出,大师云集。

梅兰芳、刘海粟、邬达克、陈歌辛

中国第一部海派木偶剧就诞生在上海。在此之前的“小木偶”在台上表演的可大多是传统戏曲。

1935年,由虞哲光创作的《文天祥》《卧薪尝胆》《岳飞》等剧目,是将传统木偶技艺与新的道具、新的布景、新的内容、新的技术结合产生的海派木偶剧。

这之后,海派木偶的传奇就一直在这片热土延续,诞生了一部又一部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创新剧目。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宝石》

《春的畅想》、《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些剧究竟特别在哪里?点击→从宫廷到民间,一个活了2000多年的“人”

1

2018年,上海木偶剧团历经四年精心打磨的一部大型史诗巨制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海派文化的“魔力”。

从剧照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最后一头战象》恢弘大气的视觉呈现,如果你去到现场,一定会被其磅礴震撼的音乐折服。

而最最震撼的莫过于那头按照亚洲象1:1同步放大制作,身高3.2米,世界上第一头,由3位木偶演员扮演的“战象”。

就连“战象”耳朵的厚度、肌肉的走向、皮肤的纹理都通过精确地描摹一点点“复刻”了出来。

这是一部集结了许多人智慧和心血的作品。

如此庞大的“象偶”,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地把“小木偶”放大成“大木偶”,它内部的制作原理与结构,完全就是颠覆性的从无到有,让具有30多年经验的上海木偶剧团老制偶师冯晓伟都大呼心里没底。

制偶师冯晓伟、蔡定相在“克勒门”

制偶团队在查阅了大量动物结构解剖书籍、视频资料,对大象的肌肉、骨骼、运动及结构进行分析,完成初步设计稿和象偶框架搭建。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的1.0版本,大象是站起来了,但还不能动啊。

制偶团队跑断腿地满上海寻找制作材料,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科研小组为“战象”加持高科技。

2

“战象”是一个“偶”,而“偶”之所以在舞台上“活”过来,这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努力和付出,不仅有制偶师,还有木偶演员。

比如你在舞台上看到的灵动小象。

在你看不见的背后,你能想到竟然是一道如此美丽的风景吗?

饰演小象的木偶演员刑懿在“克勒门”

从无到有,没有任何借鉴的研发是非常枯燥与艰辛的,制偶师与木偶演员不断磨合甚至争吵,但整个剧团却因为“战象”而牢牢团结凝聚在一起。

如果不前往西双版纳实地观察、触摸亚洲象,就不能在舞台上呈现大象走路的秘密——后退带着前腿走,永远只有一只脚着地。

如果不是对木偶艺术由衷的热爱,就不会让这些明明可以靠颜值又身怀绝技的演员,永远在“偶”的身后表演,如果不是对木偶事业深深的情怀,就不会有人在离开这个行业后又回来。

在整个团队历时4年的打磨下,“战象”从初始1.0版本一直到现在的4.0版本,大象不仅从外表上栩栩如生,还能做出甩鼻、摇头、摆耳、人立、眨眼等一系列动作。

大象由3名操偶师通过分别操纵头部、前腿和后腿,支撑起这个高达3米2的庞然大物。

在这过程中,制偶师和演员不断磨合,改变材料减轻重量,最终,才实现4.0版本的巨型“战象”象偶体重控制在150斤左右,即便如此,承重最重的一名操偶师肩膀也要扛起100多斤的重量。

小象通过不断改进,从20斤的重量减到10斤,但对木偶演员来说,仅靠人体最薄弱的腰部和颈部的力量背起小象,还要手脚着地进行各种表演和爬坡,这艰辛可想而知。

无论大象还是小象,要完成整场演出,对木偶演员的体能要求前所未有的高。

于是所有象的演员在上海酷暑当头的7月进行了一次封闭式体能训练,每天早晨跑五公里,负重训练、体能训练。

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这些人挥洒了多少汗水。

一名合格的木偶剧演员,除了要掌握木偶的操控技艺,还得学会话剧演员的声、台、形、表技能。因为只有当自己会说、会唱、会跳、会演了,才有可能把这些动作传递到木偶身上,而传递的多少,就决定了木偶被赋予了多少生命力。

上台讲述那段最快乐时光的陈燕华直言:“如果没有木偶剧演员的这段经历,可能就没有之后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燕子姐姐’了。”

陈燕华

木偶这门古老的表演艺术,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那些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偶”,而最令人感动的,正是那些为“偶”默默付出汗水的人。

因为他们的创造,感染和打动孩子们心灵的同时,可能就从此改变了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沙龙上,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的一句话,让小克勒更是由衷地对他们致以敬意。

何筱琼

“站在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角度来说,我们木偶剧团的所有传承者和传播者,是孩子未来道路的塑型者,是在经营祖国的未来,恰恰因为是幕后,所以这份荣耀只有木偶剧团的演员才能享受到。”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段海派木偶艺术的骄傲——上海木偶剧团的皮影剧《花木兰》。你能猜到哪些是多媒体,哪些是传统皮影吗?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化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