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7)|让生命在阳光下绽放——“德润人和”的山东省青岛虎山路小学(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5-12

02

阳光课程  健康成长



【隋玉华】“尊重生命,关注成长,让生命在阳光下绽放”是我们践行“阳光教育”所秉持的办学理念。这些活动,我们旨在引领学生尊重、呵护生命存在的自然环境,同时我们还依托阳光心理团队在心理健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身、心、精神的健康成长,其次才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我们将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还尝试构建了适切的德育微课程。

【陶继新】孩子的成长,需要各种必需的营养。只有智,而缺失德与心,必然不可能健康成长。其实,我们的儒家先师,更多关注的是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识的学习。这并不是不重视知识学习了,而是说要有“本”,本立而道生。正像您所说的,要将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因为学生品质好了,心理健康了,也就具备了人的基本素质。《周易》为什么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是强调人要想立起来,就是要有仁义道德,也就是要做好人。而且,人做好了,也会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孝敬父母,为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有可能更加努力学习,而且还会有一种相对持久的动力,也多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

【隋玉华】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载体,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创造性地开发了适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的实践性德育校本课程,分别是“节庆课程”、“仪式课程”、“基地课程”和“主题课程”。

【陶继新】德育需要载体,而课程则是最佳的选择。它不但让德育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也让德育有了更好的文本与实践层面的支持,同时,还让德育的实施步入到了一个科学有效的轨道上。

【隋玉华】的确是这样。先说我们的“节日课程”。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有效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我们将一年中的节日进行了分类:有季节性的,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有历史性的,如“五一”、“六一”、国庆等;有文化性的,如端午节、清明节、教师节等。但这些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大多成人化色彩较浓,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果直接开展活动,一定枯燥无味,我们本着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宗旨,尝试将节庆活动儿童化。每年春节,我校都会开展“记录幸福瞬间”活动,鼓励学生与父母用相机记录下过年时的欢乐祥和场面并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感受和谐温馨的家风;每年国庆节,学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引导学生以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传承优秀文化,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清明节,组织全体同学远足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端午节我们开展“画把小扇寄深情”活动,妇女节开展“护蛋行动”、教师节开展“我为老师画张像”系列感恩体验课程,这些活动主题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参与需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参与性,教育效果明显。

【陶继新】当洋节长驱直入中国后,就一直有着蔓延的趋势;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青少年的心里淡失了它本然的光华。其实,中国传统节日内涵非常丰富,承载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你们开设“节日课程”,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也让他们由此爱上了这些节日,爱上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你们的“节日课程”特别符合儿童的特点,有着生活实践的特质,所以,孩子多是在乐此不疲学习这些课程的。任何思想道德教育,如果一味地灌输,大多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果如春风化雨般让其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则多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浸润性的教育,是能走进学生心灵之中,在他们的心理播种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种子的。有了这颗优质的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就会生根、开花与结果的。

【隋玉华】是的,陶老师。其实真正能触及心灵的还是“仪式课程”。最难忘的是毕业典礼,我们把毕业典礼改在浪漫的夜晚,除了学生,我们还邀请所有毕业生家长参加。毕业诗朗诵拉开了典礼的序幕,接下来我们以“那些年”为题串起了散落在六年里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家长和孩子的深情表达,体现着他们对学校的感恩与眷恋,告别演出诠释着孩子们成长的含义,最后是老师殷殷嘱托并给每个孩子赠送了特殊的礼物——书籍,以书为伴,行者无疆。泣不成声的孩子,泪流满面的老师和家长,依依不舍的场面……师生用真诚诠释了“开始”和“结束”的涵义。

【陶继新】好的仪式可以让身处其中的人身不由己地走进那个特定的场景中,并生成一种特殊的感情,进而形成一种思想上的升华。你们的毕业典礼课程,则将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引入到那个告别的场景中。学生会怀念此前教师的拳拳爱心,以及一些铭记心中的教育“景点”;教师也会怀念与天真烂漫的孩子共处的那些美好时光,以及被孩子所爱的心灵喜悦;家长呢,不但会为孩子小学学习生活行程有了一个圆满句号而欣慰,也会为学校对自己孩子的精心培育而感动。相互生成的这种感情融为一体时,就有了您上面描写的那个动人场面。从此之后,孩子们就要走进初中学校,可是,虎山小学却永远地定格在了他们的心里。这是他们教育生命行程的起点,因其精彩,也为以后的生命行程积淀了生命的能量。

【隋玉华】我们重点做的是“主题课程”,包括习惯、读书、艺术、体育、科技、感恩六个主题。以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的形式加以落实。如每年十月份是我校的科技节,科技节的宗旨是:人人参与,生生爱科学,鼓励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增强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从开幕到闭幕历时一个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科技节设计了如下活动:航模比赛、建模竞赛、四驱车撞标赛、天文科普知识竞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科学小论文比赛、趣味实验大家做、世园金点子征集、科技节会标设计大赛、世园场馆设计大赛。这样的活动,使一部分爱好科技的孩子脱颖而出,他们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屡屡获奖。学校开发的科技主题课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2008年,受南方雪灾的启发,学生发明了“多功能太阳能电风扇”,利用太阳能这种新能源制作家用小电器,能照明、吹风、低于12v的家用电源,为灾区的伙伴雪中送炭,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影像地带》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门报道,并邀请我校同学参加了“我是地球小卫士”全国活动;2009年,我校的“蓝色创想”科技团队参加了全国尚德电力杯青少年创意大赛,现场动手制作动力小车、太阳能小车,一举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价值十五万元的太阳能电站,并且在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自己动手拼装,现已在学校并网发电;在参与拼装太阳能电站的同时,同学们又有了更大胆的设想:“每次开展太阳能知识普及活动,都需要实地参观太阳能电站,这个小小的电站可不可以再变小呢?不受地域的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太阳能!”于是,我们的“太阳能电站示教板”诞生了,此项发明一举夺得全国劳技大赛一等奖。在科技节竞赛活动的推动下,我校长期开设“头脑奥赛即兴题”课程,近年来,先后三次代表青岛参加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世界头脑奥赛选拔赛,分别取得一、二等奖,在今年的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我们的团队充分发挥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六年来,学校先后有二千余人次参加过区级以上科技大赛并获奖。

【陶继新】这种“主题课程”激发了学生更多方面的兴趣,也让他们从更多的层面发挥了各自的潜能。他们有了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品尝到了得到认可与欣赏的心灵愉悦。当然,也就有了更大的兴趣。这种良性的互动,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成果。这些看似与一般文化科考试成绩无关的课程,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却有着一种内在的支撑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