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防疫想到以人为本的教育

 醉倚西风 2021-05-12

早上,单位来电话,说要去学校看看防疫情况。
开车沿山路前行。天降瑞雪,四处白茫茫一片。正月初二,正是传统拜节的日子,往年,都是你来我往,欢声笑语。而今天,路上行人很少,车辆和往年相比,也少了许多。各个路口都拉有警戒标志,都有好几个人把守,穿着有标识的衣服,有的还戴有红袖箍。防护,最好的措施就是居家,隔离,少到人流密集场所。
幸亏是在假期,学校都在放假。在疫情尚不明朗的时间里,让孩子们呆在家里,相对要安全得多。学校老师都在值班,各种防护措施做得也很好。
传统习俗很重要,但是,也抵挡不住突发疫情。保护好自己,少到人群中去,就是对他人的最大爱护。看电视里,有很多感人的镜头,特别是那些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他们和普通大众的区别也就在于一身白大褂,他们也有老人,也有孩子,他们比普通人更懂得疫情的风险。但是,为了他人的健康,为了站好自身岗位,他们毅然走上了“战场”,他们就是和平时期的英雄!还有,武汉是中国的大城市,武汉高校众多,人流密集,武汉发出这场疫情,是武汉人的不幸。交通管控,出入不便,上学延迟!极个别人的不负责任,不能代表所有的武汉人!我们应该向武汉人表示同情!
作为普通人,面对疫情,我们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作为职业人,我们要站好自己的岗位,做好份内的事情。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常,这种经历,让我们对生命更加敬畏!什么最重要,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生命,我们还怎么谈及生命的意义?

教育更要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应试教育最注重的是学知识,培养能力;素质教育从单向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多角度的过程和方法,更注重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不是让人变成一种生产的工具,而是成为一个情感更丰富,发展更全面的人。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实验,其主要目的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把教育的目的直接指向人,让人成为更好的人。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载体是成就教师,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指向也是人,让教师成为更好的人,以便更好地影响学生。新教育的主要路径是以文化人,其提出的“十大行动”中,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研发卓越课程,开展每月一事等等,都是以文化人的最好方式。
如何更好地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中去,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学直接指向学生,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最中央。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等,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体验的场景中学习。
二是构建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构成优质学校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成为名师,但这还不够,我们要让教师成为完整的人,优秀的人,个性鲜明的人,以教师的高尚的品格引领和影响学生。一个学校,只要有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就可以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三是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学校不是一个单独的细胞,它也是社会众多组成部分的一分子。“学校即社会”,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办学校,我们要开门办校,把学校与社会联结起来,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才会办出真实的教育,才会让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但是,学校又不等同于社会,学校应该成为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应该成为社会的一个精神高地,应该影响和带动社区发展。这就需要校长加强自身修养,具有教育情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社会对学校心存敬畏。
教育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选择了教育,就为我们个人选择了一种高尚的价值取向,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就如教徒一样,我们有坚定的信仰,我们要成为高于世俗之中的世外高人!诸如佛教中的佛,道教中的道,儒家文化中的圣贤!时时叩问,经常反省,不断关照,让我们在朝圣之路上越走越坚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